第六十七章

作者:左木茶茶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红楼梦夜的命名术全职艺术家斗破苍穹魔道祖师赘婿浅阳最强狂兵最强狂兵叶辰萧初然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十七章

    “不气, 不气,”吴和国笑道, “晚上给你煮六个红糖鸡蛋!再来一碗面!”

    “六个鸡蛋就行了, 不吃面,”吴大嫂见他盯着孩子吃—奶,立马瞪了他一眼, “去做晚饭!”

    “好。”

    吴和国摸了摸孩子的小手, 起身出去了。

    “爹,我能不能不叫幺弟了, ”吴幺弟跑过来抱住他的腿, 仰起头道。

    “那你叫啥?”

    “大哥说家里有更小的弟弟了, 那他就叫幺弟, 我是哥哥了。”

    吴幺弟大声道。

    “没关系, 你叫幺弟, 他叫老四。”

    何明秀送鸡蛋下来,就听到他这么说,“吴大哥,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四个鸡蛋, 不多, 但是他们家就十个鸡蛋, 还是跟于大嫂买的。

    “不用不用, ”吴和国连忙推辞,“我们家鸡蛋多得勒, 你们留着吃。”

    何明秀是不信他这话的, 留下鸡蛋就回去了。

    吴和国见此又回房跟吴大嫂说了一声, 吴大嫂想了想道,“收下吧, 住着一上一下的,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欸。”

    吴和国应着。

    晚上杨继西夫妇回房后,杨继西发现福窝那边的雾散开了,还是五天还能散开,而里面的面粉,也从两斤更新到六十斤左右了!

    杨继西见此心中一喜,转头对孙桂芳说,孙桂芳想起之前福窝是不能更新面粉的,现在却能了,“那米也可以吧?”

    “应该可以,不过还是放鸡蛋好,鸡瘟的事儿发了后,鸡蛋的价钱也往上涨。”

    “也对,现在空间那么大,面粉可以放在里面,”孙桂芳又想起归整小库房时,杨二奶奶说少了面粉,这下就明白了,“敢情是你拿了啊?”

    “是,我拿了两斤,”杨继西嘿嘿一笑,右手一晃,手里便多了两斤的面粉,“我现在还回去两斤。”

    “我去吧,我知道面粉放在哪里。”

    晚上的时候,库房是没有上锁的,因为家里人都在,而且杨二奶奶说,晚上不上锁的原因是,万一着火了或者是什么情况,他们能直接进小库房那东西跑。

    “再来几个鸡蛋过来,用这几个鸡蛋换,我总感觉,福窝现在更新的主要条件,是要把没有进过福窝的东西放进去才能更新。”

    杨继西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想,但是他脑子里的念头就是这样的。

    “行,幸好家里鸡生的鸡蛋放在篮子边上,不然我可不知道哪个是福窝的,”孙桂芳笑着拿走了面粉和鸡蛋,等回来时,便抱着几个鸡蛋回来的。

    杨继西把鸡蛋放进福窝,和孙桂芳躺下。

    孙桂芳枕着他的肩膀,忽然道,“你说,我们也没避什么,我怎么就没动静呢?”

    她摸着自己的肚子。

    “不着急,”杨继西想起那个瘦巴巴,却十分乖巧的孩子,心里就一阵疼,他抱紧孙桂芳,“会来的,她一定会回来的。”

    “嗯。”

    孙桂芳使劲儿点头,她虽不知道孩子长啥样,可她还是很期盼,那可是他们的女儿。

    半夜下起了雨,孙桂芳有些冷,往杨继西怀里钻,杨继西醒来后直接将人翻身抱住,拉高被子将二人裹住。

    早上打开堂屋门,能闻见带有土腥味的空气,杨继西先去那边院子看了看,好在没有什么影响,地面全完干透了,只是院子里多了几片树叶。

    他拿起扫帚清扫干净后,又来这边院子清扫了一遍,见杨继康院子里也有点落叶,便跟着一起扫了。

    “你也太勤快了,”杨继康也起来了,打开大门就看见他在扫地。

    “顺手的事儿,”杨继西笑了笑,接着看向杨老汉那边的院子,说起来这两天这边都挺安静的,不过听杨二爷爷说,昨儿开会,杨老汉和杨老婆子都去了。

    去的时候吹起自己够兄弟情义,回来的时候也在吹,想来都忙着挽回名声去了。

    不过也确实有效果。

    可惜鸡瘟的事儿压过了他们一头。

    想到这,杨继西拿起扫帚回去了。

    “哎,你就走了?”

    杨继康指着自家院子里扫在一起的落叶笑问道。

    “给你做引火柴。”

    杨继西咧嘴一笑,跑了。

    “真是,”杨继康摇了摇头,倒是找了个簸箕盖住了那堆落叶,等出太阳的时候晒晒,确实能做引火柴。

    早上喝粥,配着酸黄瓜吃,十分开胃。

    队里已经开始收土豆了,杨继康家的柴房看了日子的,明儿开始弄,所以今天杨继西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去记分员那领了挖土豆的活儿。

    孙桂芳本来也想去,结果被杨二奶奶在家里做小衣服。

    这是要送给吴大嫂家孩子的。

    不说两家关系好了,之前杨继燕出嫁,吴大嫂就送了一能做一身衣服的布呢,这个情得还。

    “而且你也得练练手,以后有用着呢,”杨二奶奶话里有话,孙桂芳也充满了期盼,在杨二奶奶的教导下,她穿针引线后便认真开始了。

    放完牛回家的杨二爷爷摇着头道,“副队长家两只鸡也没了,不过不是鸡瘟,是被山里的东西抓走了。”

    “黄鼠狼?”

    杨二奶奶皱起眉头,他们这边靠着大山,山里最多的就是黄鼠狼,每年春天和冬天,都会出来偷鸡。

    “可不,”杨二爷爷摇头,见她们在做小衣裳,脸上一喜,“这是?”

    孙桂芳脸一红,赶忙道,“给吴大嫂家小子做的。”

    杨二爷爷哎呀一声,“我还以为....你们得加把劲儿啊。”

    “胡说八道什么呢,走开!”

    杨二奶奶把他赶走了,对脖子都红了的孙桂芳道,“别理他,孩子也是缘分来的,不着急啊。”

    “嗯。”

    孙桂芳垂着头应着。

    杨继西回来的路上也听说,副队长家的鸡遭了山里的东西没了,他们那个大院子不靠着后村口,所以还好,副队长家刚好就在后山边上,本来要搬家的,可一直没动静。

    “我记得前年副队长家的鸡也遭了一个吧?”

    赵五道。

    “可不,我记得清楚得很,他媳妇儿站在后山脚下叫骂了大半天呢。”

    另一个青年回着。

    可畜生哪里听得懂人话,叫骂也没能把鸡弄回来。

    “不是要搬家吗?”

    “说是没找到合适的宅基地,不过这一次肯定会搬了。”

    杨继西也觉得这话说得对,等他在家吃了午饭后,便见副队长在大柳树那站着四处张望。

    他高声招呼了一声,副队长应着,也走了过来,先去看了看他们家的新房子,满脸喜爱,“这房子好,这地面真平整!而且不带泥!”

    “泥沙带着黏土,黏土很少,里面还加了点细碎的石子儿,”杨继西说道。

    “不错不错,”副队长还蹲下身摸了摸,最后笑道,“等我建房子的时候,我可得向你家多学习学习!”

    “副队长准备建房了?选好宅基地了没?”

    杨二奶奶走过来笑问道。

    “还没呢,不过你们这边热闹,小溪沟那边三家人,你们这边有个大院,我想着就在这附近建房,也热闹。”

    副队长笑了笑。

    “那可好,以后孩子多的时候,也能一起玩儿,”杨二奶奶笑。

    “是了是了,”副队长也哈哈大笑。

    等他走后,杨二爷爷说,“我知道他看中哪里了,就小杨树那块地,适合做宅基地,不过建了房子,院子就没那么大了。”

    他指了指现在老房子面前的院子,“可能只有咱们家院子的一半大小。”

    “院子大不大无所谓,只要房子够大,够主住人就好。”

    杨二奶奶说。。

    “也是,”杨二爷爷点头,“咱们家的鸡可得看管起来,不能让它们出院子,我看那些畜生怎么得手!”

    可黄鼠狼没上门呢,下午就又发生了一件事。

    于大嫂家的鸡少了一只,本以为是黄鼠狼干的,结果被发现是人干的!

    还是河对面那家的小子。

    抓住的时候,那只鸡已经被拔了毛,光溜溜的被串子大木签子上准备烤呢!

    于大可气坏了,和于大嫂拿着鸡,逮着那小子的耳朵去河对面那户人家算账。

    最后鸡被于大他们拿回家了,那小子也挨了顿揍。

    “就这么完了?”杨二奶奶问,孙桂芳还在旁边做小衣服。

    “还赔了钱,不知道赔了多少,但是于大嫂没有骂人了,应该是价格合适的。”

    杨继西洗了洗手道。

    “我知道于大家的鸡,养得不比咱们家的差,这忽然被糟蹋了一个,肯定心疼啊!要我,我一分钱不要,让他家赔我一只鸡!”

    杨二奶奶大声道。

    这边的杨老婆子也很紧张,她倒是没想到有人会偷鸡,于是就让刘香莲去将家里的两只鸡给关起来。

    刘香莲照做后,看着鸡窝里啥也没有,便跟杨老婆子说鸡没下蛋。

    “早就没下了,”杨老婆子也急,家里狗蛋在念书了,这鸡蛋基本就是紧着狗蛋吃,就是毛蛋现在也没那个待遇,“家里一个鸡蛋都没有了。”

    “娘,要不我去大娘家问问?看他们家有没有多的,”沈凤仙道。

    杨老婆子摇头,“你们康嫂得补身体呢,她可是双胎,再说石头那边也在送鸡蛋,他们家没有。”

    “那.....那二娘家呢?”

    刘香莲说着看了看她的脸色,“有了过继的关系,她应该能先给一点吧?”

    “那老大家的你去问问,能送最好,不能咱们就买,三分钱一个不能多了啊。”

    杨老婆子道。

    沈凤仙应着,笑眯眯地来到杨二奶奶这边,杨二奶奶让杨继西他们去灶房端饭菜,也笑着和沈凤仙说话。

    今儿晚上他们家吃馒头和清炒土豆片,还有炒鸡蛋,青菜汤。

    见到鸡蛋,沈凤仙连忙道,“狗蛋读书辛苦,家里正好没鸡蛋了,鸡也是不争气的,不知道二娘家有没有多的?”

    杨二奶奶露出一个大大的笑,“有是有,不过现在你也知道,遭了鸡瘟,这鸡蛋可不便宜。”

    “是不便宜,”沈凤仙心里一咯咚,知道就算是买,那也不可能是三分钱一个了,于是便又说了几句家常话,便回去了。

    杨二奶奶翻了个白眼,“想从我手里捡食儿吃,简直是做梦!”

    “好了好了,洗手吃饭了。”

    杨二爷爷笑着进堂屋。

    沈凤仙回去说别说送了,买也买不到,“听二娘的意思,三分钱是不可能的,娘,我们得快些买点回来,等后面鸡蛋贵了,那就更买不到了!”

    “这倒是,我们多买点回来,回头有人要,咱们再贵一点卖出去!”

    杨继北双眼一亮,一屁股坐在杨老婆子身旁说道。

    杨老婆子闻言心中一动,于是拿出五块钱,让杨继东明儿早上去买点鸡蛋回来,再买点肥肉回来吃。

    自打杨继南他们分出去后,家里的日子确实比以前好过些,前不久吃的是瘦肉,今儿又听能吃肥肉,沈凤仙几人心里都高兴。

    杨继北倒是有些别扭,明明是他提出买多点鸡蛋的,可怎么到头来却让大哥接了这个活儿。

    他想了想,在杨继东去院子里时,拉着杨老婆子道,“我认识一个人,他能弄到不少鸡蛋,价钱肯定比供销社便宜,娘,还是我去买吧。”

    杨老婆子闻言觉得也对,于是把杨继东叫进堂屋,让他把钱给杨继北,“他认识的人多,能卖便宜的回来。”

    杨继东磨了磨牙,把钱给了过去,最后忍不住道,“可别被抓了。”

    “大哥放心,我又不倒卖,”杨继北笑眯眯地接过钱。

    翌日,杨继西吃了早饭后,就来帮杨继康量院子里的尺寸,再规划柴房的大小,为了更加清晰明了,他还拿木炭画出了柴房的大小。

    这边杨继东正郁闷呢,见他们在那走来走去,还蹲下身画了啥,于是忍不住好奇凑过去问道,“你们在干嘛?”

    “我们家柴房太小,我想弄个柴房,冬天多点柴火,日子也好过。”

    杨继康回道。

    杨继东一愣,看了看画出来的地方,又看了看他们家的院子,这柴房建出来,那不就像是建了一堵墙吗?!

    这是要隔了院子啊!

    “康哥,我觉得大概就是这样子,可以开始干活了。”

    杨继西说。

    “行,我木料啥的都准备好了,走,去拉。”

    杨继康道。

    杨继东一听,好家伙,之前没有透露一点风声,现在一动手就是要开干了!

    他赶忙回去跟杨老婆子和杨老汉说,今儿因为杨继北要去镇上,所以他送狗蛋去读书。

    “什么?隔断院子?!”

    杨老汉一惊,顿时心里很不痛快,虽然三兄弟分了家,可他们的院子都是拉通了的,谁家发生点啥事儿,又来了啥人,一看就知道了。

    如果隔了院子,那不就啥也看不见了吗?而且本来关系就弄得有些僵了,隔断视线,那交流更好,可不更坏事儿?

    杨老婆子也觉得不舒服,这柴房怎么不建在二房院子边上,怎么就在他们这边,分明就是不想看见他们!

    “大哥大嫂他们什么意思?”

    杨老婆子道。

    “我去问问。”

    自打上次杨大奶奶冲他们发飙后,杨老婆子和杨老汉就没有进过杨大奶奶家堂屋门。

    今儿杨老汉背着手走了进去。

    杨大奶奶正在做小鞋子,旁边康嫂在吃梨子,这是之前杨二奶奶送过来的。

    杨大爷爷则是靠着墙打瞌睡,见他忽然进来,杨大爷爷瞪大眼。

    “老三?”

    杨大奶奶立马把针线等放进箩筐里,“你来做什么?”

    她很不客气。

    在杨二奶奶那边吃饭时,他们就没在一个桌子上。

    “大嫂,关于上次的事儿,我都已经道歉了,可别再跟我计较了成不?”

    杨老汉苦着脸道。

    杨大奶奶轻哼一声,“说吧,什么事儿。”

    她就在知道,家里起柴房,老三那边一定会过来说事儿的。

    “你们的柴房怎么建在那?这不是把院子隔开了吗?”

    “哪里隔开了?”

    杨大奶奶走出堂屋门,指着他们小菜地那块,“那是留了位置的,一样可以从你们那边,走到老二那边去。”

    “不是这个意思,”杨老汉看了眼那点位置,那能干啥?走路都不能两个人并肩走过来,更别提看啥了。

    坐在堂屋门口往这边看,这边一眼就能瞧见。

    “隔了墙,就显得没有那么亲近了,大嫂,我知道你生我气,可也不能这么做啊,我们这一辈无所谓了,可下面的小辈们还得多走动才对啊。”

    “我不让他们走动了吗?只要愿意,就能从那过来走动!真是奇了怪了,”杨大奶奶现在说话可一点都不客气。

    “当年分家建房的时候,三弟妹不是还闹了一场,说要砌墙吗?当时你大哥还去找你说差不多的话呢!你怎么说的你还记得吗!”

    杨老汉张了张嘴,他当然记得,他说砌墙也是在自家院子的地界砌出来,又不占他们的院子,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后来是因为修了房子后,手里的钱不够,又觉得的拉通院子还能看得更清楚些,便没砌墙。

    可如今当年自己说的那些话,却成了大嫂堵自己的话了。

    杨老汉有苦说不出,更别提杨继西和杨继康抬着木料回来,看见他后还齐刷刷地叫了一声三叔。

    他、他无话可说!

    不过走到小菜地那时,还是忍不住回头道,“大嫂,这里怎么也要多留出一点来,不能做得那么绝吧?两边都可以建柴房,怎么没去二哥那边靠着建呢?”

    这分明就是针对他们一家嘛!

    “那就再留一点出出来,这边位置高一点,那边位置低,我建在那,下暴雨的时候水一溏过去,那我的柴火不就全湿了吗?”

    杨大奶奶的理由非常好。

    杨老汉回家后对杨老婆子这么一说,杨老婆子咬牙道,“这话倒是说得好,可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心里还没有数?”

    “那怎么说?人家拿当年我说的话来堵我,我能说啥?”

    杨老汉摊开手。

    “早知道当年我们借钱也要把院子建起来!也比现在别人把我们隔开来得痛快!”

    杨老婆子后悔无比。

    这边坐在堂屋门口的杨二奶奶和孙桂芳,也看见了方才那一幕,杨二奶奶正跟孙桂芳说当年杨老婆子闹砌墙的事儿呢。

    “她现在肯定后悔得很,早知道当年借钱也要把墙砌好。”

    果然对手最了解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