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猎明 > 剑指汉城-17

剑指汉城-17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刚蒙蒙亮便即刻离开碧蹄馆,正兴冲冲地率领着三千铁骑向南继续挺进、追杀溃逃倭军的查大受,志得意满地骑在战马上,并未感觉到前面的路上会隐藏有什么凶险,只是在心里盘算着:

    待赶到汉城后,是按照李如松之前的命令抢占汉城以北的龙山即可?还是直接接管早已人去城空的汉城城防,就像在开城时那样呢?虽然第一个进入汉城、收复朝鲜王京的战功和荣誉非常诱人,但毕竟李如松才是此次东征的提督、自己的顶头上司。传令兵既然说今日李如松打算亲自出马,会不会就是冲着这先入汉城的大功来的呢。。。嗯,自己还是识趣点儿比较好。

    待主意已定,查大受的心思自然又放在瞭望四周地势上面。这一看,忽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儿!

    大概是战场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对于某些适合伏击的地形有着几乎本能的警觉。自刚才离开碧蹄馆之后,先是顺着翻过了一道叫做“惠阴岭”的山丘,而现在所处的这一段,自惠阴岭到前面不远处叫做“望客砚”的这一段路,正好是处于一个山谷之中,两侧均是山丘,将中间的这一段官道所通过的狭长山谷挤在当中,加上刚刚翻过的惠阴岭,如同一个喇叭状的口袋一样,四面高耸而中间低洼狭窄。正是极佳的埋伏、包围之所!

    想到这里,查大受不禁猛地打了个冷战,忽然有些后悔:早上自己是不是有些过于鲁莽了,连斥候也不派,如果倭军真的在这里四周设下伏兵的话,那自己可已经是进入了敌人的口袋,陷入有死无生的绝地了。。。

    不过,现在停止前进,临时派出斥候想必也已经来不及了,如今,只能寄希望于继续前进。这里虽然是个喇叭状的天然伏击圈,但也有出口,就是前面已经近在咫尺的望客砚山口。只要出了这山口,就算是出了这危机四伏的口袋,倒也没有那么令人担心了。

    于是,查大受立刻挥动着马鞭,加快了全军的推进速度。直到自己一马当先出了望客砚,才算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真是多虑了,倭军恐怕早已溃散、根本没胆子再来挑战明军了。

    正暗自嘲笑着自己的多虑,身旁的一个副将忽然朝着前面一指,喊道:“查将军,你看!前面有倭军!”

    真有埋伏?!

    查大受心中一紧,赶紧朝前望去,只见前面不远处,一座小山丘上,赫然出现了几百名倭军,正好挡在了通往汉城的官道上。见对方只有几百人,虽然居高临下布阵,但是凭着自己手下的这三千铁骑,最多两柱香的时间,足够拿下这山头、歼灭这伙不自量力的倭军。查大受反倒不是太紧张了,命身边的侍卫取出地图,再仔细瞧一瞧。按照地图上的标示,前面那座小山名为砺石岭,正是沿官道通往汉城的必经之路,且距离汉城的路程也已所剩无几,快马加鞭的话,也就最多半个时辰,就可以直抵汉城城下。

    如此看来,那些倭军就和之前碰到的差不多了,都是想依靠山川地势之利,阻滞自己进军速度的殿后部队。。。

    既然这样,就没什么好怕的了。何况,率领的这三千弟兄还憋在身后这该死的口袋山谷里,虽然倭军似乎根本没有什么伏兵,但在这样的绝地,还是尽量远离为好。攻下前面的砺石岭后,正好就可以把全部三千人马都带出那令人不安的山谷地带。

    想到此,查大受拔出马刀,大吼一声:“上!”再一次亲自在最前列带队,直朝砺石岭上的倭军杀去。

    休息了一夜的明军个个精神抖擞,见主将再次以身作则、亲自冲锋在前,立刻在一阵气势万钧的喊杀声中,紧紧跟着查大受的背影,催动胯下的战马,径直冲上了砺石岭!

    很快,砺石岭立刻便是一片杀声震天,士气高昂的明军根本没把这几百倭军放在眼里,只当是给自己已经立下的战功再锦上添花,凭借凌厉的攻势,不仅迅速凶狠地撕破了倭军的外围阵线,更依靠左突右入地往复冲击,撼动着岌岌可危的倭军阵型。

    不多时,死伤过半的倭军再也扛不住明军铁骑的猛烈进攻,开始纷纷向汉城方向溃逃。

    望着狼狈不堪的倭军背影,摸着自己的大胡子,杀性刚刚被吊起的查大受立马在山丘最高处,哈哈大笑一番,正准备继续挥军追杀过去。但朝山丘下不远处多望了一眼后,查大受脸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

    山丘下不远处,正有人头攒动、成千上万的倭军在朝着自己所在的砺石岭包抄上来!

    因为大多数倭兵的身后还会插着一面印有所属家族印记的小旗,居高临下望去,更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山下这些背有花花绿绿、各式各样印记小旗的倭兵,足以说明,这次来的恐怕不是倭军的一支军队、或一个军团,打眼看去,至少有四、五拨人马,总人数少说也有一万人以上!

    “布阵!”查大受想也没有想,如今之计,唯有先稳住自己的阵脚,才能集中起突围或反击的力量。迟疑不前,只能加速己方的自乱阵脚。这砺石岭虽然既不高耸、也不险恶,但毕竟有着居高临下的地利,凭借三千人马,倭军也不一定能轻易攻得上来。

    得到主将命令的明军在各级将官的喝令、组织下,也迅速行动起来,不仅草草修补了倭军在此布防时设置的简单工事,甚至还把上百具倭军的尸体一并摞在工事上,同时清点缴获的少许火铳和弓箭并分发下去,终于赶在山丘下成千上万的倭军发起进攻前,在砺石岭上布好阵势、做好了防御准备。

    而形势的变化,却有些出乎查大受的预料。原本以为对面只有一万来人,只要挡住对方一两次攻击、挫其锐气后,凭借着砺石岭较高的地势,率领铁骑趁机发动反冲锋,一样可以将其击溃。但谁知道,山丘下的倭军似乎并没有急于进攻,一部分倭军在砺石岭南面通往汉城的官道上设置好了大量的拒马拦,其余倭军正从东西两侧包抄而过,但目标似乎并不是自己所处的砺石岭,而是背后的望客砚山口。。。

    这些倭军是想彻底切断自己的归路!

    从山丘下倭军们有条不紊的行动上来看,查大受忽然感觉到,这此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遭遇战。很可能是这些倭军蓄谋已久的一个圈套!

    又仔细观察了一阵,更让查大受开始真正担忧的是,依然有大量的倭军不断地从南边纷纷涌过来,似乎无穷无尽一般,不仅将三千明军所在的砺石岭团团围住,更有不少倭军直奔北面来时所经过的望客砚、甚至更北的方向而去。

    不好!

    观察了一阵,忽然想到了什么,纵是屡经战阵的查大受,也禁不住开始冷汗直流。

    李如松今天也会亲自带兵来前线视察!

    一想到这里,查大受立刻把头一扭,朝着今早刚刚赶回来的那个传令兵大吼一声:“你!过来!”

    待传令兵赶到面前后,查大受压低声音问道:“你早上回来时说,李大帅今天会亲自来前线,具体多少人马来着?”

    望着主将那瞪得红通通的双眼,传令兵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如实回答道:“两千人。。。”

    听到传令兵的回答,查大受的眼睛如同两个铜铃一般,立刻睁得更大了,狠狠地瞪着面前的传令兵,似乎要喷出火来。

    望着查大受可怖的样子,传令兵禁不住吓得一哆嗦。

    “下去吧。”好在查大受最后没有因一时冲动,一刀直接劈了传令兵。面色涨红,喘了几口粗气后,查大受平静地吩咐道。

    “诺。”传令兵小心翼翼地答道,便打算慢慢退下去。

    而查大受望着山丘下越聚越多、人数不停增加的众倭军,紧锁眉头,陷入了一片沉默。

    自己这三千人孤军深入,陷入重围之中,就算不幸全军覆没,倒也不算太糟。当兵报国,本就该马革裹尸,也算遂了自己年轻时的心愿。但是,作为当年李府家丁的自己,多年来深受李成梁李老将军的知遇之恩,从一介家丁,接连破例提拔,才有今日副总兵的显赫官位。如今,却因自己的冒进,而害得大公子李如松深入险境。以自己对李如松多年的了解,恐怕他真的会只带两千人来此。若真是这样,不仅救不了被围的这三千人,恐怕李如松自己率军前来救援后,也是凶多吉少。倘若李如松命丧于此,不仅自己将再无颜见李老将军,主帅阵亡,此次东征恐怕也会全军尽溃、毁于一旦。。。

    越想越悔恨交加的查大受,恨不得使劲儿抽自己几个大耳光!但毕竟身后就是严阵以待的三千将士,若是见到身为主将的自己未战先乱,开始自己打自己的耳光。。。重围之中,军心大乱,怕是也不用打了,一个时辰内就会全军覆没。。。

    嗯?全军覆没。。。?!

    恍惚间,查大受又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刻叫过来刚才的那个传令兵,似乎还不太放心,又额外叫过来两个传令兵。看着立在面前、正等待着自己命令的这三个传令兵,查大受犹豫了一下,但终于下定了决心般,压低声音下令道:“本将军会派我自己的亲兵队护卫你们三人突围,记住,无论谁成功突出了重围,奔回开城的路上,只要遇到李大帅,就禀告他说:‘查大受所部中了埋伏,已全军覆没。请率军速速撤回开城。’。。。”

    什么?!三个传令兵均是一脸诧异,根本没有明白为何查大受会下这样的命令。。。

    “听清本将的军令没有?!”见三人有些愣神,查大受双目圆瞪,厉声呵斥道。

    “听。。。听清了。见到李大帅,就禀告他说:‘查将军所部中了倭军埋伏,已经全军覆没。请率军速速撤回开城。。。’”三人虽然还不是很明白,但还是一字不差地低声重复了一遍查大受要其传达的指令。

    “那还不快滚!”查大受一挥手,又叫过了自己的亲兵队,严令其不惜任何代价,一定护卫着这三人从北边的望客砚山口突围,沿着早上经过的惠阴岭、碧蹄馆,从官道上按来时的原路撤回开城报信。

    虽然作为主将的亲兵,护卫主将才是职责所在,但现在形势紧迫,这些一向跟着查大受出生入死的亲兵们也从主将的口吻和表情中看出了此事事关重大,于是一齐拱手领命,护送着三个传令兵,即刻就朝北面的望客砚奔去。

    谁知,还未及突围,“呜——!”一阵号角声已经从南面的倭军阵营中传出。砺石岭南面的倭军立刻阵势一变,数不清的倭兵高声吼叫着,开始涌向山丘上的三千明军。而东、西两面的倭军似乎也有所行动,配合着南面的倭军,不断缓慢逼近,开始夹攻砺石岭!

    面对着蜂拥而上的众倭军,明军立刻张弓搭箭展开反击,作为主将的查大受也迅速奔至砺石岭的最高处,不仅可以对倭军的进攻态势一目了然,也可以让所有明军将士举目可见。

    眼看倭军已经进入明军弓箭的射程范围,查大受立即依照倭军的进攻分布调整己方的部署,巩固防守力量。

    “砰——!”忽然,北面的望客砚方向,竟传来一阵铁炮发射声。

    是自己派出去突围的那支人马!

    尽管还在临阵指挥,查大受忍不住还是顺着铁炮的响动向着北面望了一眼。隐约可见,在倭军的围堵与铁炮射击中,自己的亲兵不少已纷纷落马。尽管势单力薄,面对着上千倭军的阻挡,仅剩十来人的明军依然在拼了命地向北面冲杀。。。

    而此时,砺石岭上的战斗也已展开。甚至个别倭军已经冲到了明军阵前,开始了短兵相接。查大受不忍、也不能再看向北边那支突围希望渺茫的人马,只得强逼着自己转回头来,全力指挥砺石岭上已经展开的两军激战。而在心中,查大受依然暗暗祈求着,三个传令兵,哪怕有一个能活着突出去报信也好啊。只要接到自己全军覆没的消息,相信李如松就会在踏入埋伏之前,便转身回撤了。。。

    尽管,这也意味着,自己这三千人,面对着近十倍的敌军,几乎已无生还的可能。。。

    想到此,查大受从一旁的掌旗兵手里夺过了一杆大明的龙旗,用力往身边、同时也是砺石岭的制高点上狠狠一插,然后用几乎响彻整个砺石岭的声音吼道:“弟兄们,查某今日就和诸位一道,同生共死,战至最后一人!”

    在倭军围了一圈又一圈的重重围困下,面对着倭军即将发起的一浪高过一浪、一波接着一波的轮番猛攻,砺石岭顶部的大明龙旗迎风怒展,在一片喊杀声中不断翻卷,与天空中漂浮着的几朵乌云如同在遥相呼应般,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