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醉宝鉴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明空白期

第二百三十三章 明空白期

推荐阅读:红楼梦夜的命名术全职艺术家斗破苍穹魔道祖师赘婿浅阳最强狂兵最强狂兵叶辰萧初然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几位前辈都有了收获,他们又在这古玩城里面,欣赏摆放在这里面的展品。

    展品大多数都是一些工艺品,最让柳亦辰心驰神往的,是那一幅幅的湘绣作品。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

    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叹的高度。

    这一点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就可以看的出来。

    据记载当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

    而后的几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

    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

    湘绣既吸收了传统绘画的优点,又充分发挥刺绣工艺的特长。

    逐渐形成了形象写实,设色鲜明,风格质朴的地方风格。

    在构图上,主题突出,虚实结合,大胆利用绣料上的大片空白,既省工,又美观。

    在造型手法上,则在线描的基础上,适当地有些明暗对比变化,以加强物象的质感和主体感。

    而且湘绣不仅吸取了其他绣系的优点,还创造了双面全异绣,即正、反两面形象、色彩、针法等完全不同的两种画面。

    双面全异绣要求设计者构思巧妙,绣制者在运针时具有藏针、隐线的高超技艺,而且丝毫不露针迹。

    柳亦辰和几位前辈,他们现在看到的这幅作品,就是一幅双面全异绣的作品。

    狮虎绣屏和望月绣屏,狮虎绣屏的正面是仰天长啸的上山猛虎,反面却是低头夜行的下山雄狮。

    望月绣屏的正面为透过轻帘,只见丽人侧影,仰望明月。

    另一面是闺阁仕女云髻堆翠,在颦笑之余又流露出哀怨之情。

    “几位前辈,你们知道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湘绣作品吗?这简直就是当代艺术品的结晶。”

    “看到这些绣品在我脑子里面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如果把湘绣和贝奇的制瓷技术融合起来。”

    “是不是可以创造出来一种新的品种?”柳亦辰把刚才突然间想到的和几位前辈说了下。

    几位前辈沉思片刻回复:“小柳,你这个想法不错,你如果真的想去做这件事情。”

    “我们几位可以帮你引荐一位湘绣的技艺大师,你如果想订制几幅作品。”

    “也可以找这位大师帮忙,或者这件事情你在回去好好的考虑考虑。”

    “小柳,你的想法倒是很新奇,湘绣的座架一般为中国古典式红木雕花。”

    “质优的湘绣座架材料是鸡翅木,鸡翅木在红木中,属于比较漂亮的木材。”

    “有微香气味,纹理交错、清晰,颜色突兀。”

    “特别是纵切面,木纹纤细浮动,变化无穷,自然形成山水、人物图案。”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把湘绣作品的座架换成青花瓷,或是珐琅彩。”

    “你们想一下,如果搭配得体,出来的效果应该还不错吧。”

    “毕竟好的鸡翅木、紫檀或是黄花梨的数量极为稀少,小柳想到的这个办法,不妨可以尝试一下。”

    “这件事情等我回去在从长计议,毕竟现在贝奇还在忙其他的事情。”

    “等他事情全部处理完,我再和他商量这件事情。”

    “如果真的可行,我想中国的四大名绣,也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柳亦辰他们再回去的路上,笑着和几位前辈说道。

    晚上的时候,本来柳亦辰是想请几位前辈吃饭,可是昨天的那几位负责人打电话。

    要和几位前辈商量一下,明天鉴宝活动具体的事宜,柳亦辰今天又给自己省了一顿饭钱。

    柳亦辰和几位前辈回到酒店,那几位负责人早已经等在这里,见到几位前辈他们回来笑着迎了过来。

    “几位前辈,今天你们是去哪里游玩?”白洺白老用有些失望的语气回复。

    “这本来是想着去古玩市场转转,看看能不能捡个漏。”

    “漏倒是捡到了,可惜的是这主人公不是我,不过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这件东西,我也算是知足。”

    柳亦辰知道白老这是在拿自己开涮,所以他笑而不语,那几位负责人听到白老说有人捡漏,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不知道是哪位前辈今天捡了漏,听白老师的意思,今天捡的这个漏还是一件稀世珍宝,要不然白老师不可能是这样的反应。”

    那位名叫王丹的负责人笑了笑,和他们说道,黄老笑着把话题接过来。

    “咱们还是上去再说这件事情,这里也不是谈话的地方。”

    “时间一长,我们又要像动物园里面的猴子似的被人围观。”说着一行人来到几位前辈他们所住的房间。

    “几位前辈,可以告诉我们是哪位捡了漏,让我们几位也开开眼,怎么样?”

    几位前辈把东西放下,纷纷向柳亦辰投去羡慕的目光,那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这小子捡了漏。

    那几位负责人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年纪轻轻的柳亦辰捡了漏。

    他这么年轻已经是故宫博物院的荣誉理事,单是这一件事情就已经够让他们吃惊。

    柳亦辰从袋子里面拿出来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是柳亦辰他们下午逛古玩市场的时候重新买的。

    当他拿出来这个盒子,现场的这些人脸上写满了期待,当柳亦辰打开盒子露出里面的墨锭、

    几位前辈脸上显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可是那几位负责人脸上写满了不解的神情。

    “这块墨锭,就是今天柳专家捡的漏?柳专家可以和我们说一下这东西的来历吗?”

    其中一位身材比较圆润的中年人,看到墨锭笑了笑和柳亦辰说道。

    “这块墨锭就是传说中的李墨,李廷珪墨,今天能够得到这块千古一墨,纯属侥幸。”

    当柳亦辰和他们讲述完这块墨锭的来历,那几位负责人脸上出现恍然的神情。

    “恭喜柳专家,能够让这件宝贝重新现世。”

    “是这样,我们几位今天过来,就是想和几位前辈商量一下,明天鉴宝活动的具体事宜。”

    “时间也不早了,我们还是在饭桌上,咱们边吃边聊。”

    柳亦辰和几位前辈把各自的东西放好,然后他们一行人去了饭店。

    自从上次中州站鉴宝活动举办完,这个期间间歇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这次湖南站的鉴宝活动,来参加的人数非常之多。

    鉴宝活动就两天,来了这么多人,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部鉴定一遍。

    所以他们就和当地博物馆的专家,对这些东西进行了一下筛选。

    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到了第二天,吃了早餐主办方派车过来接几位前辈,前往鉴宝活动的现场。

    来到现场,几位前辈就看到现场已经来了许多前来鉴定东西的持宝人。

    几位前辈和柳亦辰下车,准备进入到会场里面,那些持宝人见到他们,现场的气氛瞬间燃了起来。

    等到几位前辈进到会场落座,今天的鉴宝活动便正式开始,这次的鉴宝活动没有和电视台合作。

    所以一开始就是四个人一组,第一个来到柳亦辰前面的持宝人,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奶奶。

    老奶奶手中抱着一个用花被面裹着的一件东西,柳亦辰看到起身来到老奶奶身边。

    把她手中的那件东西接了过来,然后让场内的工作人员给老奶奶准备了一把椅子。

    “奶奶,今天您拿过来的是个什么物件?”柳亦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笑着问面前的老奶奶。

    “今天我拿过来的是一件青花的罐子,想让专家帮忙看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

    “我那已经过世的老头子生前告诉我,说如果这东西真的是一件真品。”

    “等他死后让我把这消息告诉给他,他在下面也能瞑目。”

    那位老奶奶说到这里的时候,明显的眼含泪光。

    柳亦辰在心里想,老爷爷生前一定是和其他人,对这件东西的真伪有所争议。

    所以他才会对老奶奶说出这么一段话,。柳亦辰安慰道老奶奶:“奶奶,您先坐一会儿我先看看这件东西。”

    “好好,你先看。”

    说话间柳亦辰已经把外面包裹着的那层花被单打开,里面确实如同老奶奶说的那样是一件青花小罐。

    这个青花小罐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可是当柳亦辰看向小罐底部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底部有任何的款式。

    要知道这件青花小罐,不论是从器型还是画工,或是胎体和所用的青花料上看。

    这应该就是一件明朝时期的物件,看到这里柳亦辰又使用他的独门秘器异能鉴定了一番。

    确定这件东西就是明朝时期的青花小罐,柳亦辰看着这个青花小罐眉头紧锁。

    他突然间想到,以前老爷子和他说过,明朝的时候经历过一段特殊的时期。

    他们把这段时期成为明空白期,空白期,又称黑暗期。

    在景德镇瓷器历史中泛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这段时间。

    因为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三朝时期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所见瓷器都民窑所产,因而称作“空白期”。

    想到这里,柳亦辰在去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这件青花小罐。

    这青花小罐上面的青花颜色果然显得比较灰暗,而且上面的云气纹也较为颇重。

    这些表现都表明,这件东西就是空白期所生产的一件青花小罐,此罐胎体较为厚重。

    看到柳亦辰长时间没有说话,坐在那里的老奶奶有些心急。

    “专家,我这个罐子到底是不是真的?”

    柳亦辰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奶奶,您拿来的这件青花小罐。”

    “经鉴定为明朝时期的真品,不过可惜的是民窑瓷器,不是官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