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大唐法医 > 第360章 后生缘

第360章 后生缘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风起龙城吞噬星空正青春周公解梦第九特区重生之御医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快的。杨玉环在皇上的呵护下,很快迎来了她在大唐朝新的一年。

    天宝五载了。

    开chun,皇上在一次与官员的议政中,忽然想起了杨钊。他对李林甫以及吏部的官员说:“这个人思路清晰,肯干实事。朝廷用人应该人尽其才,朕觉得让他在金吾军中,算是埋没了人才,所以朕想把他安排到户部。”

    李林甫给皇上施礼,说道:“皇上英明。”

    皇上亲自安排的人事调动,效率自然很快,杨钊当天下午就被调到了户部任职。

    另外,皇上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忽然给太子李玙改了名字,叫李亨。

    这些事,杨玉环都不知道。

    …………………………………………………………

    李隆基年轻的时候,治国很有魄力,但是,玩女人也很有魄力。都说玩弄女色会消磨斗志,其实这并不能一概而论。

    李隆基的前半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使唐朝走向了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的一个繁荣阶段。

    但是,李隆基的前半生也在利用皇上的特权最大化的追求男女欢爱。他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外,**还养着数量可观的佳丽。这些女人,都是朝廷历年选秀,自民间搜罗到宫中,给皇上作为备用嫔妃的。

    但是,皇上毕竟是一个人。佳丽虽多,姿色虽美,他终究顾不过来。那么多嫔妃,要想恩情均沾,是不可能的。何况,皇上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别宠爱的女人。先是武惠妃,后来就是梅妃。皇上虽然滥爱,但有时候又很专情。他会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纠缠在自己喜欢的那个女人身边。其余的嫔妃,就成了皇上偶尔想起,偶尔宠幸,又过眼即忘的女人。

    等到皇上有了杨玉环之后,用白居易的诗词来形容,那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皇上宠爱杨玉环,每天每夜与她耳鬓厮磨。这个时候,皇上已经渐渐走向衰老。虽然杨玉环不是那种吃醋拈酸的主儿,但皇上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均洒雨露了。就算偶尔起了闲心,身边有了小舞女谢阿蛮,风sāo寡妇杨玉筝,甚至还有杨玉环的两个乖乖的贴身侍女,永清和念奴。因此,那些可怜巴巴期待着皇上的**嫔妃,就陷入“一入皇宫深似海”的命运中了。有的人,入宫数年,甚至连皇上的面都没见过几次。

    其中有一个名叫魏紫云的女子,十四岁被选入**,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六年中,她只在朝拜时见过皇上几面。至今为止,她还没有机会跟皇上说过一句话。

    魏紫云起初进宫的时候,信心满满。她想,邻居亲戚谁见了都夸我漂亮。我自幼学习诗书,颇解文墨。像我这样有才有德有貌的女人,皇上不会不喜欢。说不定,有朝一日,我还会成为皇后呢。

    但到了宫中,方知道天外有天。宫中佳丽如云,自己一入云中,随即就被湮没了。说到能解文墨,这在宫中也不算稀奇。宫中多才多艺的女人太多了。梅妃能做诗,杨玉环能做。她自问,比起这样的女子,自己简直望尘莫及。

    魏紫云失望了。等到年龄渐渐长大,她不再渴望被皇上宠幸了。她想,就算有一个长相周正,身体健康,为人厚道的村夫,如果能嫁给他一辈子,男耕田来女刺绣,那也非常幸福了。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她需要男人的爱。但是,她又深知,一旦成为皇上的女人,这辈子除非皇上能恩惠于己。否则,她永远也不会知道男人的味道。

    去年初冬,皇上忽然想到,驻扎在木刺山一带的郭子仪军队,处于边地,军士苦寒。于是,他颁布旨意,让**众嫔妃给郭子仪军制作棉衣万套。皇上这样做,也是带有慰问之意。一万套棉衣,三千佳丽做起来,并不费事,每人均摊,三四件而已。所以,不到半个月,一万套棉衣做好了,发到了郭子仪军中。

    在做棉衣的时候,魏紫云感慨万千。她想,我要是当初不慕虚荣,不进宫中,而是嫁给一个寻常的夫婿,说不定我现在正在给我的夫婿做棉衣呢。可是我现在做了棉衣,却不知道穿在什么人的身上。越想越感到绝望,越想越感到伤悲,两行眼泪,不由得落在棉衣上。

    过了片刻,她忽发奇想,我何不写诗一首,寄托我的寂寞情怀?于是,找出笔墨,就在一块粉红色的汗巾上,写道: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写完了这首诗,待墨迹干了后,魏紫云小心翼翼地将汗巾折起来,封到了棉衣的衣领中。

    当这件棉衣被收上去之后,魏紫云开始后怕了。她想,如果这首诗传到宫中,自己必然会受到重罚。说不定,会受杖刑,因而丧了小命一条。虽然我从来也没有陪过驾,毕竟在名义上我是皇上的女人。皇上岂能容忍自己的女人对别的男人“含情”?更不能容忍自己的女人,与别的男人私定来生约:“结取后生缘。”

    但是,她又抱着侥幸心理。她想,也许这首诗倒最后也不会被那个穿棉衣的人发现。也许他发现了,会珍藏起来。

    魏紫云在忐忑不安中过了几个月,事发了!

    原来,拿到这件棉衣的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名叫赵二。赵二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为人非常憨厚。他这件棉衣,棉花要比其他的人加的多,针脚要比其他人的密实。他穿着这件棉衣,感到非常暖和。有时候他会想,听说做这批棉衣的都是皇上的**佳丽。那么,是那位佳丽给自己做了这件棉衣呢?这个佳丽到底长得什么样呢?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会抚摸这件棉衣。他想,这件棉衣上到处都留下了这位佳丽的指印,我现在抚摸棉衣,就等于抚摸了这位佳丽的……想到这里,他不敢往下想了,为这种亵渎和冒犯的念头而自责。

    有一天晚上,他又在抚摸着棉衣。当他摸到领子处的时候,忽然觉得领子的地方有些异常。他仔仔细细抚摸着确定了一下,不错,就是有点异常。

    他把这个发现跟同伴说了。

    第二天中午,同伴们都建议他脱掉棉衣,查看一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赵二就在大家的面前脱掉了棉衣,用刀子挑开衣领处的针线,发现了这块折成一小方,写了诗词的汗巾。

    大家读了这首满含幽怨和深情的诗词,不觉惊住了。如果这些棉衣是民间女子制作,里面藏着这样一首诗词,那应该是一段浪漫的佳话。可是,这些棉衣是皇上的**佳丽制作。这就不是佳话了,这是罪过!皇上的女人,怎么能私自和别人“结取后生缘”呢?

    那赵二后悔死了,心想我不该当着大家的面拆掉棉袄,把这样的一首诗词公之于众。这样一来,岂不是毁掉了一位饱含深情的姐妹吗?赵二不敢隐匿,就这样,这首写了诗词的粉红色的汗巾就一层一层地报了上去,一直到了郭子仪手中。

    郭子仪见宫中嫔娥有红杏出墙之心,不是小事,于是,一道奏章,内夹情诗,呈报给了皇上。

    那天,李隆基和杨玉环刚刚从大明宫游玩归来,侍卫就把这道奏章包括那条写了诗词的汗巾呈给皇上。

    皇上看了奏章,就皱着眉头去看那块汗巾上的诗词。他看了一遍之后,没有说话,就递给了杨玉环。

    杨玉环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就从书上看到过这次事件。书上说,皇上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显得很大方,结局很完美。

    但是,眼前的皇上却是一脸yin霾。

    杨玉环其实很同情这个名叫魏紫云的女子。而且,这首吐露心声的诗词,杨玉环也很喜欢。她想,虽然我从来也不干政,但是,这件事我要干预一下。反正在唐朝宫廷历史上,这件事最后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她想,也许我这次干政,会成功的。

    杨玉环看了看皇上的脸色,依然绷得很紧,她柔声说:“皇上……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把这个人查出来!”李隆基挥了一下手,脸色铁青。

    杨玉环说:“几千个嫔妃呢,恐怕不好查吧?人家又没有署名。”

    皇上说:“挨个查对笔迹,应该很快就可以查出来!”

    杨玉环挥手让侍女和侍卫退下,小心翼翼地问道:“查出来之后,皇上准备怎么处理?”

    李隆基说:“这首诗词,里面饱含了对朕的幽怨,另外,还敢对不知为谁的男人含情,而且还要跟人家结来生缘!真是胆大包天!朕就成全了她,让她和那个收到汗巾的士兵,分别就死,放他们结来生缘,也遂了这个女人的心愿。玉环,你是贵妃,**的事归你管,你给朕把这个女人查出来吧!”

    杨玉环本想进言,但见皇上正在火头上,就没敢再说什么。

    她领了皇上的旨意,开始清查写诗的人。

    她知道这个人名叫魏紫云。心想,不知道唐宫中,果然有个嫔妃叫魏紫云吗?于是,她查了一下嫔妃花名册,果然有这么一个女子。十四岁进宫,今年二十,尚未被皇上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