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大唐演义 > 第五回耍手段明修栈道按耳目暗度陈仓下

第五回耍手段明修栈道按耳目暗度陈仓下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魏王府上。一切照旧,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魏王李泰此时正在书房里挥毫泼墨,好有雅兴。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当时魏王府上的收藏可谓是屈指可数的。就连皇帝李世民都对他赞叹不已。魏王李泰的作品经常受到皇帝李世民的褒奖。这让太子李承乾十分嫉妒,有的时候甚至生出几分仇恨来。这都是太子李承乾心里的想法,任何人都是不知道的。

    可以这样说,太子李承乾对这个弟弟简直是恨得咬牙切齿。就像三国的曹丕。当时作为曹操的长子,因为在这之前曹昂随父亲曹操征战宛城时阵亡。最后曹丕占了一个很大的便宜。自然排行第二的他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长子。这样一来他就成为曹操的继承人。当然了他的其他的几个兄弟也很出众。这让曹丕十分不安。三弟曹彰勇猛无比,可以堪比温侯吕布。四弟曹植文采出众。每每佳作频出,而且还得到曹操的大加赞赏。在一次铜雀台落成典礼上,一首歌赋可以说名扬天下。曹操高兴之余破天荒的封他为临淄侯,这可让曹丕心生仇恨。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才有了后世流传到七步诗之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时的太子李承乾对这个魏王李泰也心生妒意。这一点上来说他根本无法和弟弟相比。但他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俗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真正的大德大才之人应该善于隐藏自己。这是李淳风告诫自己的。他也知道这个策略。当初李淳风给他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这个人若论才能可以说数一数二的。但他从来都不轻易展示于人。在主子曹操的面前永远是一副低姿态。当然了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要显出主子的高明。这才是求生之道,这也就是蛰伏那么多年还没有被发现的根本原因。这是一种技能。太子李承乾自叹不如。虽然现在魏王李泰看起来气势正盛,但过不了多久都会昙花一现的。只有他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也就是那个未来大唐的主人。

    魏王李泰对自己的画作是越来越满意了,正在刚刚完工的一幅画面前独自欣赏着,一边欣赏着还一遍赞叹着。正在这时,外面忽然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魏王李泰先是一愣,然后很扫兴的随口说了一句。

    “进来吧,有事快说,有屁……”魏王李泰也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后半句就没说出来,但无论是谁都知道后面的那半句。

    进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魏王府的管家,姓陶名沙。他怎么突然来了呢?莫非他不知道魏王府的规矩么?他作为管家当然知道了,但形势危急,他根本顾不得那些繁文缛节了。

    “回禀殿下,侍卫长文季求见。”管家陶沙直言不讳地说道。他来干什么呢?难道有要事禀告么?魏王李泰略微思考了一会。

    “让他进来吧。”魏王李泰吩咐道。这个时候管家陶沙匆匆出去了。没过多大一会,房门被轻轻的推开,从外面走进来一个英姿飒爽身形高大的男子,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魏王府的侍卫长。此人姓文名季,魏王李泰对这个人太熟悉了,此人的突然到来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无事不登三宝殿。

    “你来何事,快快说来。不要打搅我的雅兴。”魏王李泰继续挥毫泼墨。

    “殿下,微臣此行过于唐突,多有搅扰还望恕罪。太子那边有行动了,我们这边怎么应对。”侍卫长文季问道。

    “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你明白么?”魏王李泰意味深长的说道。侍卫长文季犹豫了片刻。

    “殿下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是说如果,如果太子一旦得手,那我们可就变得十分被动了。难道这个李承乾还能容下我等么?殿下您还是早作打算为妙。”侍卫长文季不无担心的说道。他说的是实话,而且句句在理。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此时此刻在魏王李泰的耳朵里却十分不好听。

    “放肆,李承乾那是你直呼的么?这个请你不要担心,本王自有定夺。本王倒要亲自看一出好戏,最近府里请的戏班子都看腻了。正好可以换换口味。总之你就不要多问了。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魏王李泰算是下了一个逐客令。侍卫长文季是何等聪明之人,当然知道主子的意思。但思前想后还是有些不放心。

    “殿下,微臣以为一切都要小心从事为好。莫不如……”文季话没说完就遭到了魏王李泰的当头一棒。

    “你这话时何意?你是在怀疑本王的能力么?文季你也太放肆了,还不快滚。”魏王李泰生气地说道。同时也把画笔扔在了旁边。

    文季吓了一大跳,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看来主子是动怒了。于是赶紧扑通的跪倒在地。

    “殿下恕罪,微臣多虑了。还望殿下开恩。”侍卫长文季浑身颤抖的求饶道。这还真应了那一句,自古都是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不假。此时的文季算是亲身感受到了。可以这样说。顷刻之间他的项上人头就有可能手起刀落。这绝不是一句玩笑。因为他就亲眼所见过这一幕。

    魏王李泰沉默了有一会。

    “你知道就好,滚吧。”魏王李泰想了想最后说道,这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他可不想因为这件事影响到他的这份难得的雅兴。

    侍卫长文季慌慌张张的走了出去。随手关上了房门。

    刚好在门口碰到了管家陶沙,陶沙一下子就看出了端倪。

    “你可真够晦气的,这不是火上找骂么?你难道不懂得府里的这个规矩么?不怪罪你就是烧高香了。赶紧走吧。”管家陶沙不明就里的说道。

    侍卫长文季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悻悻的离开了。

    魏王李泰之所以这样淡定从容,是因为他在和自己打个赌。他觉得父皇一定有办法对付太子的。这样一来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鹬蚌相争渔翁之利。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只要太子李承乾被打倒。那么最有可能当上大唐的太子的就非他莫属了。但他忽略了另一个可能。也就是侍卫长文季的担心。假如太子谋逆成功的话,那么大唐天下就彻底的易主了。而他魏王李泰将会永无翻身之日。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太子李承乾是根本容不下任何对他构成威胁的人的。

    按着侍卫长的想法,他们应该制定另一个方案,就是为了对付突发事件的。也就是一旦皇帝李世民被控制住他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正好趁着这个节骨眼上扛起正义的旗帜。一举拿下太子东宫的所有势力。这样一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此时的魏王李泰是和父皇站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是正义之举。勤王向来是受人推崇的。魏王李泰就可以名正言顺当上大唐的皇帝。当然了对于侍卫长文季也没有这么多想法,只是防患于未然。但从客观效果上来看,却收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可魏王李泰还一味的想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这个夜晚,漆黑漫长。和以往的夜晚没有一丝一毫的区别。但此时整个京城里蓄势待发蠢蠢欲动。

    此时的皇帝李世民心里却异常的平静,他依然在案榻之上批改着来自各地的奏折。忽然外面一阵狂风袭来。窗户被刮开了。外面是漆黑的夜。皇帝李世民感觉到了一丝寒意。远处依稀可以看见一道道的闪电。这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临了。他急忙的走到窗户前,准备关上,可外面的风太猛烈了。一下子就刮开了。差一点没把他刮倒。

    “秋风,秋风。”皇帝李世民朝外面喊了几声。话音刚落,房门就被推开了。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太监秋风。他赶紧深施一礼。

    “陛下,您叫奴才。”秋风说道。

    此时他都能猜到皇帝叫他做什么了。

    “好的,奴才来就行了。还望陛下保重龙体。”秋风一边说着一边去关窗户。这个时候风明显是小了很多,秋风很轻松的关上了窗户,并且别了一下。这样就不会再被刮开了。

    “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了?”皇帝李世民问道。

    “马上就要到这里了。陛下,您看,要不要……”太监秋风吞吞吐吐得说道。

    “这是什么话,这是朕的天下,朕才是大唐之主,还会惧怕他么?朕就在这里等候这帮乌合之众。”皇帝李世民十分镇定的说道,一点都不像大难临头的架势。太监秋风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这位主子了。

    侍卫长文季从魏王府里走出来,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俗话说的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实在不行就来一个先斩后奏。想到这里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于是就消失在沉沉的夜色当中。

    可以这么说太子李承乾蓄养的死士的数量明显要超过皇宫的侍卫。这是提前设计好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完全可以控制住皇宫的局势。当然了也可以说是志在必得稳操胜券。任何外部的势力都是来不及的。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大势已去。太子李承乾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上大唐的皇帝。他也会善待父皇的。给他一个太上皇的称呼。

    这才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最高境界。他李承乾就可以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