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大唐演义 > 第四五回小人心反客为主得恩宠不思进取上

第四五回小人心反客为主得恩宠不思进取上

推荐阅读:庆余年林徽因书信集彼得大帝克林威尔清史论丛州县初仕小补拿破伦林肯苏格拉底中日战辑选录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贞观十四年,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相比之下孔颖达更是激烈,他只要觉得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劝说过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而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结果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至于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至于结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贞观十五年,李承乾私引突厥群竖入宫,再次惹来于志宁的上书。虽然李承乾因为害怕父亲知晓而只敢偷偷地暗着来,然而世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的儿子究竟在做些什么,皇帝李世民心里自然一清二楚。于是他下令让李百药等人侍讲于弘教殿,并嘱咐杜正伦要时时规劝太子注意言行。结果杜正伦在几次规劝无效后,便把皇帝李世民的话告诉了李承乾,承乾一怒之下抗表闻奏,皇帝李世民对此十分不满,质问杜正伦“何故漏泄我语?”于是将杜正伦贬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来又因承乾谋逆一事,将之流放驩州。

    同年十二月,皇帝李世民驾幸洛阳,李承乾监国,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摄太子少师。庚子,皇帝李世民又命三品以上的嫡子皆出仕东宫。

    贞观十六年二月,由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皇帝李世民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于是皇帝李世民干脆下诏取消了太子出用库物的限制。李承乾上表推辞,皇帝李世民答道:“汝家之冢嫡,国之储两,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勉思守道,无烦致谢。”

    九月丁巳,皇帝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而此时的李承乾对宫中的一名太常乐人大加宠幸,皇帝李世民知道后自然将之收杀,结果承乾悲痛之下一连几个月称病不上朝,甚至对屡屡劝谏他的张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杀手。然而就算是承乾胡闹成了这样,皇帝李世民也不曾动过废太子的念头,甚至煞费苦心地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此举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诉众人,他是绝不会废掉李承乾这个太子的。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皇帝李世民自带着太子与衡山公主(永徽三年改封新城公主)到魏征的府邸探望。三月,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上表称:“皇太子及诸王,陛下处置,未为得所。太子国之本也,伏愿深思远虑,以安天下之情。”皇帝李世民则答道:“我识卿意,我儿虽患脚,犹是长嫡,岂可舍嫡立庶乎?”

    皇帝李世民并无易储的想法,然而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皇帝李世民心痛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幽禁别室,又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勣、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参鞫之,事皆明验。

    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皇帝李世民却沉默了。可见他对这个儿子还是始终如一的。

    承乾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感到失望,为了将爱子栽培成为合格的储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然而责之切的背面也是爱之深,李承乾逼宫谋反固然大错特错,但皇帝李世民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实在忍不下心来杀了他,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法律规定,这该如何是好呢?最后他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拿到了桌面上,扔给了诸位大臣——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承乾?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

    因为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可现在皇帝李世民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询问要怎么处理李承乾之事,很明显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杀了李承乾。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皇帝李世民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爱子的一条性命。而来济也因为此事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尔后在重新立储之际,皇帝李世民深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于是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目的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同年四月庚辰,李元昌赐令自尽,杜荷、侯君集等人尽皆伏诛,惟独主犯李承乾只被废为庶人。皇帝李世民在《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中感慨道:“况乎冢嗣,宁不锺心!”然而承乾这个曾经被寄予了深切厚望的儿子,终究还是叫他失望了。庚寅,皇帝李世民亲谒太庙,以谢承乾之过。九月癸未,承乾徙居黔州。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卒于黔州,皇帝李世民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纵观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皇帝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他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所以承乾不足6岁时,皇帝李世民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所以承乾12岁时,皇帝李世民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接下来在承乾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皇帝李世民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承乾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所以哪怕后来承乾犯下了谋逆这等滔天大罪,皇帝李世民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时满心都在为自己的这三个爱子做打算。

    常山愍王承乾字高明,生承乾殿,即以命之。武德三年,始王常山郡,与长沙、宜都二王同封。俄徙中山。太宗即位,立为皇太子。甫八岁,特敏惠,帝爱之。在谅暗,使裁决庶政,有大体,后每行幸,则令监国。及长,好声色慢游,然惧帝,秘其迹。临朝,言谆谆必忠孝,退乃与群不逞狎慢。左右或进谏,危坐敛容,痛自咎,饰非辩给,谏者拜答不暇,故人人以为贤而莫之察。后过恶寝闻,宫臣若孔颖达、令狐德棻、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等皆天下选,每规争承乾,帝必厚赐金帛,欲以厉其心。承乾慠不悛,往往遣人阴图害之。时魏王泰有美名,帝爱重。而承乾病足,不良行,且惧废,与泰交恶。泰亦谋夺长,各树党。东宫有俳儿,善姿首,承乾嬖爱,帝闻震怒,收儿杀之,坐死者数人。承乾意为泰告,望甚。内念儿不已,筑室图其象,赠官树碑,为起冢苑中,朝夕祭。承乾至其处裴回,涕数行下,愈怨怼,称疾不朝,累数月。又使户奴数十百人习音声,学胡人椎髻,剪彩为舞衣,寻橦跳剑,鼓鞞声通昼夜不绝。造大铜炉、六熟鼎,招亡奴盗取人牛马,亲视烹燖,召所幸厮养共食之。又好突厥言及所服,选貌类胡者,被以羊裘,辫发,五人建一落,张毡舍,造五狼头纛,分戟为阵,系幡旗,设穹庐自居,使诸部敛羊以烹,抽佩刀割肉相啗。承乾身作可汗死。使众号哭剺面,奔马环临之。忽复起曰:“使我有天下,将数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当一设,顾不快邪!”左右私相语,以为妖。又襞毡为铠,列丹帜,勒部阵,与汉王元昌分统,大呼击刺为乐。不用命者,披树抶之,或至死,轻者辄腐之。尝曰:“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又召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等谋杀魏王泰,不克,遂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镵臂血之,谋以兵入西宫。贞观十七年,齐王祐反齐州,承乾谓承基等:“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棘耳,岂与齐州等?”会承基连齐王事系狱当死,即上变。帝诏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绩、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杂治,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为废朝,葬以国公礼。子象,为怀州别驾,厥鄂州别驾。开元中,象子适之为宰相,赠还承乾始王,象越州都督、郇国公。楚王宽,武德三年,出后楚哀王,蚤薨,贞观初追封。

    然而,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承乾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而皇帝李世民对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爱子的离世究竟有多悲痛,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知晓了,但是据说就在李承乾去世后的这一年,皇帝李世民写下了一首《秋日即目》: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无论是惟见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还是别鹤、离猿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无不在暗示着皇帝李世民对已离开人世的爱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承乾已逝,曾经备受万众瞩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自然是后话,暂不表。而此时此刻的太子李承乾俨然已经完全是失去了理智。他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捍卫未来的大唐的至高无上的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