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歪掰的历史 > 第七章 风水

第七章 风水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风起龙城吞噬星空正青春周公解梦第九特区重生之御医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次供奉神像的事情,真的是把丁三石给搞怕了。

    居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不过老实讲,并不是他不懂,你就拿“寿星”和“财神”来说吧,其实中国老百姓,但凡看过《封神榜》的,也都能知道这两人成仙之前的战场纠葛,不过等你在各种地方请神像布置风水的时候,你一般不会去朝这个方面想罢了。

    所以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捅娄子了。

    由于事前已经说好,申莹和徐诗寒只是过来帮忙看一看,有什么犯冲的地方就给丁三石指出来,并调整一下就行了,并没有帮他量身设计家宅风水阵的想法。

    问题是丁三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苦苦哀求。

    就算是临时掏现金付酬劳,也一定要请他俩帮忙重新摆一摆。

    那架势,就差没有拿把电锤将屋里的家具装修全敲掉重新折腾了。

    “我说丁老师,不是我们不帮你,也不是说我们看着你的银子不想赚。”申莹语气放缓了下来,“问题是,不说国外了,光咱们国内的风水学流派,就是五花八门,我怎么知道你到底信哪一种啊,他们有的互相之间完全是相反的设计。”

    说的也是啊,丁三石也一阵傻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徐诗寒想了想说,“我看不如这样吧,大嫂,你就给丁老师科普一下主流的几个风水学流派的基本原理,然后咱们就让丁老师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嘛,大不了根据他的选择,你推荐几个这个流派的风水师或者事务所给他?”

    嗯,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于是丁三石请两人到客厅落座,恭恭敬敬地沏上一壶正宗的明前西湖龙井。

    申莹娓娓而谈。

    不愧是道家符箓派茅山宗的阁主级别,对风水术数的研究也是相当在行。

    虽然申莹的介绍,仅限于国内的风水流派,但其内容也会牵涉到国外的一些文化,毕竟全球神马一体化的,更何况中国的某些主流信仰,最早也是N千年前,从南亚某国传进来的呀。

    那么,先介绍中国风水学的第一个大派系——元素风水派。

    其实就像徐紫翎这样,纯粹的阴阳师是不相信世界上有所谓“神仙”存在的,他们一贯标榜自己是正宗的“唯物主义者”。在他们眼中,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命格神马的,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不断改变阴阳比例的情况下互相作用,而形成的,这些东西在他们的研究中,有着完整而复杂的逻辑体系,是能够自行推演和运算的,所以他们称之为一种“科学”,而与“神鬼”无关。

    对于家宅或办公“风水”一词,也是由这个派系最早提出。

    不论是房间的内饰布置,还是不动产开发项目的区位选择,他们最看重各种属性物质体的方向陈列,当然这种陈列可不是现在某些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随口一句“代表金的东西会克木,你名字中有木,所以你的家里的床头不能摆金属哇!”——这显然就是胡扯淡了。

    元素风水派有自己严密的数学公式,记住了,我们小学数学课本中“一二三四加减乘除”称为“自然基数学”,讲究的是十进制四则运算,而阴阳师们的数学工具使用的叫作“八卦象数学”,讲究十六进制六十四则运算,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数学体系,运用这套数学体系,来测算和布置家宅风水,就是他们的研究方式。

    有次在网上看视频,有个自称风水大师的家伙,跑到人家屋里一顿敲敲打打,本子上抄了一大堆“东金、北水、南火、西木”,然后一掏巨大的帆布包:激光测距仪、游标卡尺、水平定位器、水气平衡测量仪、多波段紫外线探照灯、声纳定位……一大堆测绘院的标配把人家业主看到傻,接着又在本子上打起了草稿,居然连微积分草稿都演算出来了,真是令人喷饭。

    中国风水学的第二个大流派——祈祷派。

    大家在超市、小地摊可以逛逛,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所谓“风水挂历”,每天都要撕掉一张更新的那种。上面往往印有什么“今日财神临正东”,或者“今天狗日冲牛”等等。这些都是各种祈祷派在风水研究中留下的产物。

    祈祷派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某种偶像(请注意,这里的“偶像”一词是原意,切勿理解成春哥、掏粪之流的演艺明星)进行祈祷,通过精神上的信仰之力来实现神迹的产生。

    因此,祈祷派根据信仰对象的差异,就分成了很多很复杂的支系。有的信仰图腾,包括最简单的十二生肖和西方星座;而有的信仰神佛,因此最主流的几大宗教也就有了各自的专门风水研究。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比方说道家的符箓派的风水师们,在他们的研究中,那些神仙每天的方位都不是固定的,比方说财神爷,今天“临正东”,明天说不定就“临正南”了。所以信奉这一派系的人,如果想要求财的话,就会在办公室摆一个类似“聚宝盆”的装饰品,然后每天都要推演一番财神爷出现的方向,根据推算结论挪换“聚宝盆”的位置,想来也真是辛苦。

    最近在北京一带,从外地来经商的一些老板,特别信奉图腾风水,我曾经在一家这样的公司打过工,老板是江西人,他的办公室里真是——蟾蜍、飞马、貔貅、老鹰、吉祥象、龙凤座……各种飞禽走兽的像,有的面朝外,有的面朝里,摆得跟动物园似的。

    其实祈祷派虽然不像元素派那样有着“精密演算”的严谨,但也有其自己的基本逻辑,如果不懂的话还是需要请高人指点指点,最起码要多读读历史书,实在不行那些通俗易懂的神话小说您也多念念,别一通乱搞。我曾经看过一个所谓的中国本土道家信徒,他的办公室里一个巨大的神龛供奉着托塔天王李靖,完事之后自己办公位的左手边,又是一块红木黄花梨整雕的巨大龙头。

    说的好听,托塔天王镇压百邪,龙王显圣风调雨顺。

    结果他那里天天上演全武行,不是生意纠纷就是办公室矛盾,甚至还有跟写字楼邻里物业的肢体冲突等……

    这就明显属于乱来了,其实他也不用特别去钻研什么道家典籍,你认真看看《封神榜》都能知道,陈塘关总兵李靖,他跟东海龙王是不共戴天之仇。

    龙王的小儿子被李靖的小儿子剥皮抽筋,李靖的老婆被龙王逼得拔剑自尽……

    你把这俩货摆在同一间屋子里,你好得了好不了?不信你去走走全国的名山大川,你去看看那些庙宇道观,龙王、天王这两尊像,从来不会在同一个殿堂出现,两个人一定是隔得天远地远的。

    其实很简单,不懂就找人问一问,正如申莹给丁三石做的那个调整——你不是既想求长寿又想求发财吗?那你就把财神像摆在公司,把寿星像摆在家里不就结了!

    中国风水学的第三个大流派——亡灵祈祷派。

    其实原理大致也是祈祷派,但是比较特别,所以单独列出来。这一派的祈祷对象是死去的人,在风水师这个行当里,亡灵派特别注重坟地风水,对各种山川“脉势”、“砂”、“穴”的考察,是亡灵祈祷派风水师的主修功课。“你祖先安息之所的风水,会直接影响你的命格”——这就是亡灵派的总公式了。

    完整的亡灵祈祷派研究风水是很复杂的,除开上述的坟地风水堪舆之外,还包括族谱的修缮、祠堂的建设、先人牌位的摆放、先人遗物的处置、冥器的使用等等,在火葬推行的今天,骨灰的处置、遗像的悬挂也直接成为家宅风水的重要元素。

    亡灵祈祷派有一个支系,业内称为“血系”,台面上一般是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实际中影响是很大的,他们被称为“邪恶的风水师”。在旧社会(至于现今社会有没有,我就不介绍了),大型的基础建设,例如大楼奠基、修路的奠基、桥梁、渠道等重大的工程,那种一旦出事就会造成巨大危害的建设项目等,在地基开工的时候,往往会有风水师协调当地的司法部门,把一些死刑犯拉来这里行刑、洒血……称为“镇邪”。在国内,不少的古建筑在奠基时,甚至直接埋放人骨下去,再用混凝土灌浆封闭起来。

    中国风水学的第四个大流派——是最近十年才兴起的所谓康体养生风水派系,这个派系其实一直存在争议,在家具、电器、装饰建材越来越门目繁多的今天,怎样的摆放、组合搭配能够使得居住的人获得最大程度的身心健康,成为了这个派系的研究重点。比方说盆栽植物的摆放,往往就根据磁场和辐射相关的电器来设置,而对床柜桌椅的摆放,更多则是倾向于依据人体工学的角度,例如主人前列腺有疾病,尿频,他喜欢夜晚起床上厕所,那就要研究怎样不把椅子摆在必经之路上等等。

    在购房的时候,这个派系的风水师会考察整个小区的交房期,然后会建议你选择预定交房期后三十天处于上风向位置的房间,以求避过整个小区新房装修建设的浓烈甲醛味儿。

    最后还有,其实并不算是一个流派,而是一伙骗子,但由于现在这个所谓流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把行业都给搞乱。那么就勉强也算是一派吧。

    也就是所谓“杂家派系”。

    其实大街上很多这样的所谓风水师,把你家里的家具盆摘乱摆一通,什么金、木、水、火、土一顿折腾,紧接着又佛像、神仙像、天主十字架……全给你搬进屋子里来。

    这就属于胡扯了。不知道是中国人好大喜功,什么东西都喜欢参杂一些,还是中国人不善精密研究,任何领域都浅尝辄止。所以这些个既信佛又信道还懂阴阳五行数术的“杂家”在社会上往往特别受欢迎。

    写到这里,我忽然一头冷汗,人家会不会对我说“你这么一大段东西,显得你好像对各门各派都懂似的,看来你也是个‘杂家’啊!”——其实吧,你懂得多少没有关系,关键是,你在应用的层面,例如进行单一房屋的风水研究时,你就最好只运用某一流派的东西吧。至少,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集众家之长的风水师,给别人看风水的时候,你会先看这个人自己的个性,例如他是否有信仰?他自己偏向什么文化?之后再运用他最能理解的一个流派来给他解读风水,而不是各门各派的东西全都往人家里一堆就了事的那种。

    ====

    古城成都的历史,跟长沙一样古老。

    所不同的是,成都的东西很多都得到了保存,而不像长沙,一把大火就将三千年的积淀烧得干干净净,关于那场吃饱了撑的“文夕大火”,我会在今后的章节里向读者们介绍。

    参加本次荆楚大学“推理协会”川渝行的,果然丁三石全程带队,就像一个保姆一样,吃喝拉撒全管。

    彭友良就潇洒了,跟个少爷似的,啥都不管,每天开开心心旅游到处逛。

    令人意外的是,一群人到了成都以后,竟然还有本地部门接待。

    苏季,这次是代表峨嵋山全程接待“推理协会”川、渝两地的行程。

    “我的驾照是C照,你们这样做是不合法的!”徐诗寒一脸郁闷。

    丁三石大手笔,直接在成都租用了一台大巴车,然后几个人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徐诗寒的车技最好,就让他来驾驶了。

    “话说,你们的旅游路线打算怎么安排呢?”苏季和大家一起坐在一家小饭馆里,抹着一嘴红油,开怀大嚼起来。

    “我说苏季,你这个吃相,真是越来越像申莹了。”丁三石喃喃地说。

    其实“食在广州”这个话,在湖南人的心目中,应该改为“食在巴蜀”才对,因为湖南人的口味相对偏重,广州那些清淡的东西,能入湘人法眼的并不多,更何况,广州大厨们手中的食材,有很多都是从湖南的农产品基地运送过来的。

    “这个,我觉得果然还是四川、重庆这些地方的口味更适合我。”梁小花嘴里叼着一只泡椒凤爪,碗里还攒着一只麻辣兔头。

    “那个,友良学长,”马林弱弱地问,“你作为植物学家,可以介绍一下不?到底四川的辣椒和湖南的辣椒有什么区别?是因为四川、重庆一带都要额外加入花椒来提升麻味的区别么?”

    “重点不是这里,”很奇怪,彭友良对于一些小吃根本碰都不碰,反而对主食小笼包倒是特别偏爱,“四川、重庆人,他们做菜的时候,是把辣椒当成一种‘佐料’,换句话说辣椒在川人的厨房里,跟食盐、酱油、味精本质上是一样的,可是湖南人就不一样了,湖南人是直接把辣椒当菜吃。”

    这样啊!

    “我说小学妹,那种东西你还是少吃一点儿吧。”徐诗寒看着吃得满头大汗的梁小花,她居然又在从盘子里拿过两只泡椒凤爪,“腌泡食品跟卤菜不一样,你以为这个小店能现场给你制备啊,肯定就是那种从熟食厂整批拖过来的,这些都是工业化量产的东西。”

    “哎呀,没关系啦,现在传媒这么发达,几年前那些食品安全事件闹得那么凶,谁还敢大规模光天化日乱搞啊,再说了,这里是省会城市,就算是熟食工厂,也要注意点儿影响不。”梁小花满不在乎地说,“总之我是不相信这里的泡椒凤爪也是经过福尔马林浸泡的产品。”

    “我不是说他加了脏东西进去,而是这种工业化的操作……这样吧,我给二哥打个电话。”徐诗寒掏出手机,给徐紫翎打了一个电话,絮絮叨叨之后,“苏季刚才不是在问我们打算先去什么景点旅游么?我刚才跟二哥说了一下,他已经联系了成都的‘四川原子能研究院’,那里有领导在等我们,等会儿吃完饭我们一起去逛逛吧,顺带看看你现在吃的泡椒凤爪。”

    “不是吧?”一群人都傻了,梁小花口里的半截鸡爪子都掉了下来,“那个,泡椒凤爪关原子能核工业研究有毛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