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歪掰的历史 > 第二十八章 镜纹

第二十八章 镜纹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风起龙城吞噬星空正青春周公解梦第九特区重生之御医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光是刘局长糊涂了,就连身处那古怪裂纹海底的罗杰斯等人,也是一头雾水。

    这是个啥啊?

    咔咔——哗啦!

    还记得吧,上一章我说了,这个“米”字形的正中央,并非一个点,而是一个框。

    就在这个方框的中央,地面上突然放起光来,在海水里就像是点亮了那种超大功率的探照灯。

    连远远躲在暗处的相子谦、相子尚都看见,这个中央方形区域内,地面上,不知啥时候,出现了两条鱼。

    两条鲤鱼!

    这个画面有些颠覆常识了。

    鲤鱼不是淡水鱼类吗?这里是海底啊!

    还别说,这俩鲤鱼游得还挺欢,可就是游不出那个中央方框形区域。

    “海里,鲤鱼?”无衣女子一脸的懵逼,显然也是看不懂目前的状况。

    “按照你们中国人的说法,鲤鱼这个物种……”罗杰斯突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了,这里是‘龙门’!”

    鲤鱼跳龙门?

    没搞错吧?可是,这“门”在哪儿?

    “关键就在这个‘跳’字!把那两条鲤鱼从方框范围内弄出来,我想我们就能看到龙宫之门了!”罗杰斯兴奋起来。

    无衣女子吩咐秘社成员们向方框中央游过去。

    “呜哇——”

    两个秘社成员刚刚接近到那个方框区域的上方,突然红光一闪,方框裂缝处突然向上冲起一股如同刀锋般的暗涌。

    这次不是背上的氧气钢瓶被水流卷走了,而是真的像刀锋一样,这两个可怜鬼,连人带潜水服,就被一股看不见的无形“水刀”给劈成了两半。

    暗红色的血液随着那四截尸块,就这么荡漾在深海里。

    “哥,看起来,这应该是一个古代的阵法,没那么容易直接冲进去捞鱼的。”相子尚倒吸了一口……冷水。

    哗哗——

    强烈的水中暗涌突然开始频频爆发。

    罗杰斯和无衣女子一看情况不对,急忙向后暴退。

    所以说练家子就是身手好,这种高压深水加极度深寒的环境中,还能进退自如,一下子就退到了“米”字形的外围。

    但是其他那些秘社潜水员就没那么好命了。

    这种复杂的水漩一绞上去,当场又是三、五个人被扯得四分五裂。

    罗杰斯也急,可他毫无办法。

    “顺着水流飘荡自己的身体!”红衣女子似乎看出了一些门道,急忙从一截残尸身上扯下一个深水LED发光棒,一闪一灭地用灯语呼喊着大家,“这些暗涌是远古的术法之力,千万不要去抵抗,你们如果越抗拒,就越会被暗涌撕成碎片!”

    我只能说,这女人是个哲学家。

    她深知在这种情况下,逆水行舟是找死,只有随波逐流才是生存之道。

    果然还是有几个看懂了灯语的人,不再奋力挣扎,而是任凭海水卷动着自己的身体,其他那些不知死活的东西,都被扯成了血肉渣渣。

    你不要以为泡在深海里就能有多干净,那些腹腔胸腔被撕开以后,肠子、大便满水域乱漂,瞅着也是醉了。

    就连罗杰斯,也对偶尔漂至眼前的,那种破碎的一鞭两蛋勾连着皮毛的组织摇头不已。

    六个,这是秘社除了罗杰斯、无衣女子,还有在王笑笑体内发泄过的那具男尸之外,最后在海底活着的人的数量了。

    所以一共是九个人。

    错综复杂的海底暗涌已经停了下来,罗杰斯紧握双拳,双眼一直盯着中央方框里的那两条诡异的鲤鱼。

    现在秘社一伙人的站位,全都集中在了整个“米”字形的最南侧。

    “弟弟,快看!字!有字!”相子谦发现,原本的“米”字形各个部位的纹路附近的地面,都浮现出了那种凸起的汉子。

    相当古老,一看那种字体,跟商代甲骨文有得一拼。

    没有想到,这刘局长居然还是古董爱好者,对这种变态文字他竟然能认出来。

    趴在屏幕边上就给大家翻译。

    正中央的方框位,出现的是“方”字。

    围成方框的四条边,出现了“廉”字。

    方框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向延伸的竖线,出现了“揭”字。

    这四条竖线并没有直接连到头,而是被四条横线所阻断,这四条横线出现了“道”字。

    四个正方向的末端,不是有那种“L”形的裂纹么,其中横向的,与“道”线相平行的线段,出现了“张”字。

    另外与“张”垂直相交的竖形折线,出现了“曲”字。

    方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斜方向的延伸线,出现了“诎”字。

    “诎”线末端也连接着一个“L”形的裂纹,往逆时针方向的一边出现了“长”字。

    往顺时针方向的一边则出现了“高”字。

    方、廉、揭、道、张、曲、诎、长、高。

    字倒是认全了,可这是什么意思呢?刘局长束手无策。

    “等一下!”徐紫翎反复念叨着这九个字,和打量着这个古怪的“米”字形,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这,这个东西,怎么跟段叔拿给我的那玩意儿这么像啊?”

    打开背包,一面圆形的,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古香古色的铜镜被取了出来。

    “这是什么?瞅着像文物啊?”王球儿愣了。

    “这是我们出发来天津之前,爸爸让段叔从博物馆里拿出来的一件文物,说是要我带在身上。”徐紫翎说,“在火车上我才打开包袱来看,没想到是一面古镜。”

    古代的那种“铜镜”我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见过,反正我小的时候,农村外婆家里还有那么一面。

    这东西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把金属物给抛光磨亮拿来照人,别说是铜了,就算是不锈钢、黄金、白银,只要你打磨的手艺足够好,都能达到“光彩照人”的效果。

    但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重点并不在“镜面”。

    当——

    徐紫翎将整个铜镜翻了过来。

    “咦?”

    所有人都惊呼出声,原来,这铜镜的背面,居然就有那种和海底规则裂缝一模一样的“米”字形网格!

    “紫翎,赶紧给段天鸣打电话,他一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刘局长一脸的焦急。

    段天鸣接到了电话,并同步了湖南省博物馆的网络视频,仔细观察了天津新港海底现场的情况。

    “我,我真的不知道啊,你爸爸他是不是妖怪啊?这么料事如神的?”段天鸣弄清楚事情之后,一脑门子的汗。

    “我也觉得那个不良大叔这次很可疑,他要您弄这面镜子给我,结果咱们就真的在海底遇到了一幕一样的古怪法阵,总之等我们回去之后我会严刑拷打他的。”徐紫翎愤愤地说,“段叔,您快告诉我,这面镜子和海里的纹路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鎏金“中国大宁”博局纹镜,195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市开福区伍家岭街道,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极其神秘的馆藏国宝。

    “我看这面镜子的色泽有些奇怪,是不是以前用金箔在铜体背面镀了一层啊?”王球儿不愧是做痕检出身的。

    “电镀是现代化工艺,而古代中国用金箔贴附器物表面的工艺,也是在东晋时期才发明的,”段天鸣在通话里否定地说,“这是一件新朝时期的文物,它背面的黄金绝对不是金箔工艺,而且金箔只适合对陶土、木料等非金属表面施工,不适合在黄铜的表面附着。”

    “新朝?”王球儿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公元8年至公元23年,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一个短命王朝,是西汉和东汉的分界点。”刘局长解释说,“这个时期的确要早于东晋很久,那个时候不可能有人会使用金箔工艺的,那么段馆长,它这面铜镜是采用的哪种镀金技术呢?”

    “鎏金。”

    那个时候的古代人,虽然没有足够的手艺将黄金捶打成一片薄薄的“箔”,但是用各种砂轮将黄金磨成粉的技术还是有的。

    把金粉倒入汞——也就是常温下的“水银”里面,再充分搅拌弄均匀,这样金粉就具备了流动性,变成了一坨金黄色的泥浆。

    古代人就拿着刷子,把这些像屎一样的东西——掺了大量金粉的水银刷在需要鎏金的器物表面。

    全部涂抹好以后,找一个户外通风的地方——这一点很重要——在旁边点燃一堆柴火,然后,扭头就跑!

    水银的蒸发点是很低的,加热的气温能够让液态汞迅速气化蒸发掉,之所以要选择空旷的地方而且点火之后就要跑路,正是因为水银是有毒的,平时被人体皮肤阻挡在外面,你搁在手里玩也不打紧,但是这种挥发起来的小颗粒“水银蒸汽”一旦被你的呼吸道吸进去,那可是会要人命的。

    水银蒸发掉之后,那件器物的表面便只剩下了金,这样“镀金”的工作就完成了。

    这就是在金箔技术出现之前,古代中国人通常采用的鎏金技法。

    “这面镜子的全名叫做鎏金‘中国大宁’博局纹镜,所谓‘博局纹’,就是指镜子背面,你们所看到的,和海底一模一样的那个‘米’字形图案。”段天鸣给大家讲解。

    说白了,就是一个“棋盘”。

    中国人对桌游是很痴迷的,现在的学生们,一说起中国传统的棋类运动,脑子里就只有象棋和围棋,其实老祖宗开发的游戏品种多了去了,光是各种各样的棋盘,就能看到你头晕。

    六博棋,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

    这种棋的发明很早,仅从考古发现来说,最迟不会晚于商代,至于真实的发明时间,那就搞不清是三皇五帝还是原始人了。

    春秋战国时期,六博棋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当时叫做“博戏”。秦汉时期,博戏更加流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比如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喜爱博戏。西汉时朝廷里设有“博侍诏官”,善博的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并受到人们的尊敬。如同现如今那些个“围棋定式”、“象棋棋谱”一样,汉代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博术的人和著作。

    而且这东西就如同现在的棋场、牌场、麻将场、CS场一样,玩家的人品一旦差劲,经常会爆发真人PK的流血冲突。譬如《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一场由六博棋引发的国家级血案: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

    看不懂不要紧,你们可以去度娘,或者我来翻译一下。

    这里说的是汉朝孝文帝的时候……先补充一下,其实刘邦和项羽当初起兵推翻秦朝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六国遗民纷纷响应呢,其实不光是那些不满暴政压迫的平民,还有很多是以前六国的贵族。

    支持刘邦和项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两个人都向天下人承诺,一旦推翻秦朝,就要废除李斯搞的那一套“中央集权”,而主张恢复东周的“分封制”,或者换一句话说,诸侯是名副其实能有“封国”的。

    因此在董仲舒那个缺德鬼搞“大一统”之前,汉朝,从刘邦建国开始,就是在复原东周的分封制,全国各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除了他们老刘家的宗亲担任国王外,也有诸如韩信、英布、彭越这样的异姓王。

    而《资治通鉴》里面这段话,讲的就是汉孝文帝的时候,当时的一个诸侯国——吴国,这个吴国的太子奉召来到首都,入宫陪汉朝的太子刘启玩,两个人一起喝酒,又一起玩六博棋。

    这样就把顺序搞错了!

    我平时就最讨厌一群人先喝酒,然后再去玩什么什么。

    我历来主张:先玩,后喝,喝完直接回家睡觉去。

    你想啊,一起玩什么什么东西的话,少不了要争个高低论个输赢,如果双方脑子清醒还算好,冲着友谊也罢,冲着面子也罢,互相会懂得礼让懂得社会和谐。

    可你把顺序反过来,先让双方都喝高,一两缸酒精上了脑,那之后再去争高下、论输赢,就很有风险了。

    吴国太子和汉朝太子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他俩都喝多了,结果在玩六博棋的过程中也忘了谁是君谁是臣。

    为了显摆一下本人的白话文言文水平,我且站在汉朝太子刘启的角度描述一下当年那场下棋的场景:

    吾乃长安人士,年十九,六博棋达人也。拳打南城无对手,脚踢北城难逢敌。

    一日,吾踞太子宫顶层六博棋盘连灭“三十高手”,余者大骇,不敢近前。春风得意,妹妹留连。

    忽来一吴国粗鄙之士,欲与吾决。吾初不肯,无奈其哀求甚疾,涕泪俱下,允之。与其五局三胜,首局吾未赢,次局其未输,终局吾欲重来,其死生不应。

    呜呼,粗鄙之人,竟狂妄如斯!

    吾弃棋盘与其战在一处,拳来脚往,吾凭高超武艺击其要害数十次,熟料其皮甚厚,皆安然尔。好匹夫!吾须使绝技破之,气运丹田,集于气海,灌于急脉,发劲于足跟,奋全身之力攻向其天突穴。

    而大声发于脚踵,吾腿折矣,其肋部搓板竟坚硬如斯!

    吾悔之晚矣。正恍惚间,一硕大拳头攻至面门,吾猝不及防,让其偷袭得逞。其后不省人事也。然常言道“昏迷中方显英雄本色”。吾及时醒转,呼救伤车乘及医院就医,其间之决断毅然非“英勇”二字不等形容也。然仇未报,耻未雪,固有此书以泄粪也。

    ——长安大侠院中执笔。

    ——节选自《歪掰的历史》

    咳咳,我用艺术手法处理了一下哈,其实《资治通鉴》记载的真实结果是,两个太子从棋盘对决转为真人PK后,汉朝太子刘启抡起棋盘就砸在了吴国太子的脑袋上。

    “拍砖”真的会拍死人的!

    吴国太子就这么被他一下给拍死了。

    吴国国王彻底爆发了,自己的储君,亲生儿子啊,尼玛一盘棋下不赢我崽就要拍死他?卧槽还有没有国法了?

    他二话不说,拉上另外六个诸侯国的君主就起兵造反了。

    这个历史事件后来就成了西汉“七国之乱”的开端。

    东汉以后,六博棋突然就“失传”了,为什么说“突然”呢?因为在史料和考古文物中,我们找不到当时有官方发布的,要禁止这种有颠覆国家危险性游戏的记录。

    这个游戏玩法是莫名其妙人间蒸发的。

    “段叔,您看咱这边现场的情况,那意思是不是就是说,古代的法阵摆下了一个六博局的棋盘,罗杰斯他们只有下赢一场棋,才能打开所谓的龙门?”徐紫翎似乎有些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