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歪掰的历史 > 第五章 油渣

第五章 油渣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风起龙城吞噬星空正青春周公解梦第九特区重生之御医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跟预想的情况一模一样,段诗萌成功“消失了”。

    青春诱人的小身板出现在了微信视频的画面中,各种激动,各种泪流满面地抱着王球儿嚎。

    “行了行了,你再这么搂搂抱抱到处乱摸,紫翎知道了非砍死你不可!”彭友良冲着电话机骂道。

    现在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这就是个诡异术法弄出来的单向传送法阵。

    “黎大队,我们要安排一下。”林永达拉过黎坚商量,“首先,现在这个情况肯定是有风险的,我得通知徐紫翎。另外,她们两个现在已经传送过去了,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一方面应该请地质部门过来勘测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通过机械掘进的方式打通两个地厅,另一方面,反正鸡血传送的原理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咱们的人,就可以携带着各种所需的设备、补给品源源不断的运送过去,至少短时间内不至于出什么大问题。”

    这个决策还算正确。

    虽然,徐紫翎和王笑笑怒气冲冲赶来的时候,林永达几乎是被他狠狠地修理了一顿。

    背着一个双肩大书包,二话不说,徐紫翎撸起袖子就把手指戳进玻璃缸里蘸鸡血去了。

    一马当先,带着其他人,各自带上补给品就“传送”了过去。

    彭友良和段天鸣依然留在……我命个名吧,这样好区分。

    一开始大家所处的地厅,我们就叫做“一号地厅”。

    王球儿率先穿越过去的那个地厅,咱就叫做“二号地厅”吧。

    彭友良和段天鸣依然留在一号地厅。

    段天鸣没有术法基础,而且上了年纪,留在上面充当起了统筹指挥官的角色。

    彭友良在等地质勘探队的人过来,顺便先用各种植物的根系开始向地层探路。

    然而一号地厅几乎是被石壁给包裹得严严实实,没法子,他只好重新回到地面去做测试。

    二号地厅的大部队做好了各种准备,然后徐紫翎走在最前面,大家开始追踪岳敬远的足迹前进。

    很神奇,这个向下延伸的青石阶梯甬道,几乎也是被坚固的石壁给包裹起来。

    更厉害的是,这里的石壁,全都能自身发出淡淡的荧光。

    徐紫翎和相子谦都伸手摸了摸,嗯,并没有热度的感觉,这么说的话,这种光线应该跟物质氧化燃烧无关。

    二号地厅向下延伸的青石阶梯甬道还挺长,大家足足走了一个多钟头。

    这才又到达了另一个更加宽敞,更加明亮的空间里。

    所谓“更加宽敞”好理解,无非就是长、宽、高的空间参数更大了嘛。

    而“更加明亮”,则是因为大家直接就看到了火光。

    我还是先说说这里的空间形态吧。

    这个地方,有点儿类似教堂。

    我知道国内的读者多数并没有进过教堂,但至少你们在各种影视剧作品里看到过吧?实在不行还可以在网上搜一搜图片。

    教堂讲白了就跟学校的“礼堂”类似。

    几百个平方米的超级大开间,很多桌椅摆成了方阵,最前方有一个高高的礼台或者叫讲台。

    然后教堂四周的墙壁、玻璃窗,乃至于柱子上面,都是贴满和挂满了各种宗教文化的艺术品。

    它这个地下空间也一样,虽然没有桌椅,但是地面上有很多排列得整整齐齐,非常光滑的圆形的,饼状的青石盘。

    就像教堂的座位一样,摆放得行是行,列是列,就像座席一样形成了方阵。

    段诗萌走上前看了看,青石盘子的中央有明显的,不均匀的磨擦得锃亮的纹路,看起来在很久以前的时候,这些青石盘子还真就是用来当蒲团给人盘坐用的。

    至于这个空间的四周,石壁、地面还有天花板上头,不用说,又是铺天盖地的朱雀和火焰的石刻。

    青石盘子蒲团方阵的最前方,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地面,想来这就相当于是教堂的礼台吧。

    大家看到的火光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首先,是一个巨大的石棺,这次下来的不少人都看过宁乡黄材镇地下空间里的石棺,所以一眼就觉得那些个青石条砖堆砌出来的长方体,应该是口棺材。

    而棺材的一头,则正对着礼台的墙面,这里还凿出了一个石窟。

    里头雕出来和石壁连为一体的一只大朱雀。

    3D的,栩栩如生。

    朱雀还是那副大鹏展翅的体位,它的下方有一个小石台,上面出现了火光。

    大家走近了一看,嗬,煤油灯啊?

    还是古代种。

    我告诉大家,古代的“油灯”和近现代煤油灯最大的区别就是:

    有没有玻璃罩子。

    中国古代是没有玻璃的,所以实在需要罩子防风的话,古人会弄个架子,用布甚至用纸去包裹。

    而一般在密闭无风的室内,家用煤油灯为了最大程度加亮,是不使用灯罩的。

    形态也不一样。

    西方国家,比方说文明同样久远的南亚大陆、西亚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吧,他们的油灯,往往会做得像个酒壶。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神话故事“阿拉丁神灯”不?

    一个标准的,带盖子的壶,装满了不知道配方的油脂之后,将一根长长的灯芯,从壶嘴插进去,浸润之后留出一小截在壶口,点火。

    老实说,这种西方油灯壶,你把它洗干净了,用来装茶装酒装奶,没有任何问题。

    而中国和日本,这些东方国家的油灯,就比较大气。

    它们是“敞口”的,一般有一个架子,或者一个柱子来支撑高度,在这个高度的顶端,就有一个扁平盘子或者碗一样的形态,油就倒在这里面,灯芯直接搁进去,然后将一小头灯芯“搭靠”在碗口或盘口,点火。

    实话说啊,到现在为止,我也一直没有想明白,到底古代东西方的油灯,为啥会存在这样的形态差异。

    现在石雕朱雀的下方,那个石头台子上,就放了一盏……不对,应该是两盏油灯。

    还点着火呢。

    是东方造型的,俩黑色的大盘子,里头各有一根灯芯盘出来,上头燃着火焰。

    当当——

    黎坚用手指一弹,声线清脆。

    感情这黑乎乎的玩意儿,还是一种金属?

    黎坚用力挪了挪,岿然不动!

    好家伙,金属盘子跟下面的支架焊死了啊?

    之前我为啥差点儿说成是“一盏灯”,就是因为有个黑乎乎的支架将这俩油灯盘子连在一起了。

    金属支架的造型很是别致,居然是一个人。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

    上不着天很好想,就是现代人,你不开飞机的话也摸不着天啊。更别说一个呆在地下空间的金属小人像了。

    那么下不着地呢?

    是因为这个小人像并没有直接站在石台上,他的脚底部位还连着一只朱雀鸟雕像,也就是说,金属小人站在金属朱雀的背上,然后左手一根棍子,右手一根棍子,分别支起一个油灯盘子。

    如何,您各位的脑海里大致有个轮廓了么?

    “我怎么瞅这个金属小人的面相,颇有秦始皇兵马俑的意思?”因为情况不明,谁也不敢贸然挪走或拿起这盏油灯,相子谦只好弯下腰来观看金属小人像的造型工艺。

    “说明这盏灯也是东周时代的文物。”段诗萌歪着脑袋,“我曾经在国家博物馆看到过两次这种人形灯,造型不同,但结构一样,都是一个人像脚下踩着禽兽,手里托俩盘子。那两盏灯都是战国时代的出土文物,对了,这种金属是青铜。”

    战国时代青铜器,而且工艺如此讲究,怎么地也应该算国家一级文物了。

    而且,从东周列国到秦统一天下,那种人像艺术在哪个诸侯国都是差不多的,就是相子谦提到的,秦始皇兵马俑的那种死气沉沉千篇一律的脸蛋。

    徐紫翎从王球儿手中接过一根棉签,小心翼翼地在其中一个油灯盘子里蘸了蘸,油脂迅速浸染棉签,将雪白的棉花染成了半透明。

    徐紫翎拿起了棉签,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之后又挥手在空中晃了晃。

    半透明的棉花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又恢复成了乳白色!

    “凝得这么快?”王球儿也深感吃惊,“现在这大热天的,虽然是地下空间,但气温也不是寒冬腊月吧,这油怎么会?”

    “应该是动物油脂。”徐紫翎喃喃的说。

    啪嚓——啪嚓——

    彭友良貌似忙完了手头的活,也蘸着鸡血画朱雀,跑了下来。

    “正好,友良你过来瞅瞅。”徐紫翎将手中的棉签递给彭友良。

    “卧槽!这是人的油脂啊!”彭友良只看一眼就捂住了鼻子,“尼玛还是尸油,死人的!”

    啊?

    那么,是谁弄了谁的尸油灌到这人形油灯里面来的呢?

    还有一点,这两个小盘子,才多大容量啊,这两把火究竟是从啥时候开始燃烧的?又能燃多久呢?

    “王队,你看这里。”黎坚的声音从石棺那边传了过来。

    大家围了过去,好嘛,石棺的一侧,斜斜靠在基座的地方,一个五粮液的布袋子……

    林永达赶紧翻开,嗯,里头还有几块已经发臭的鸡血豆腐。

    “你们看,这是什么……”段诗萌弱弱的声音从石棺的另一面传来。

    一群人又涌过去看。

    好嘛,衣裤鞋袜,还有一个打火机。

    “这个岳敬远,他该不会是把自己脱光然后睡进棺材里面去了吧?”相子谦骂完之后,便俯身趴在石棺一侧感应,“尼玛,阴气这么重,还真有死人啊!”

    几个人七手八脚推着石板盖子开棺。

    盖子推开的一瞬间,所有人都感觉到:

    太尼玛香了!

    我说的不是花香啊。也不是什么六神花露水之类的。

    而是餐馆饭店的那种香,或者再确切一点儿来说,你们在菜市场逛的时候,有那种小型加工摊子,架着一口大铁锅,将一块块雪白的,从生猪体内割下来的肥油放在锅里炼。

    那猪油香气,真是诱人。

    “他把自己给榨了啊!”大家都疯了,全都趴到棺材边上来看。

    一个六十二岁的老男人,脱光了之后能有多好看?

    而且吧,你也看不着什么东西,因为这棺材里的男人,很小。

    缩水了。

    跟个皮包骨的腊肉差不多。

    比旱魃强点儿。

    偌大的石棺里头,就跟个烧菜锅子一样,透明清亮的高温油脂,呈液态弥漫在石棺的底部。

    而一具男人的干尸,就这么漂浮在油面上。

    很多地方的皮肤呈现出那种被油炸出来的金灿灿的焦黄色。

    还有很多地方已经“糊”了,黑黑的一片。

    王球儿和彭友良对灯油和棺材里的热油分别取样,也对漂浮在油面上的蜷缩干尸进行生物检材取样,黎坚对一旁的衣裤鞋袜上的皮屑、指纹、头发分别采样,几台便携式的快速检测仪高速运转。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衣物上的指纹与共享单车上的指纹一致,说明这些衣裤鞋袜正是岳敬远的。

    干尸生物检材,与之前外部警员去岳敬远家中提取的枕头上头发、牙刷里皮屑的DNA完全匹配。

    证明这具尸身正是失踪三天的岳敬远。

    而灯内的油脂和棺材内的油脂完全吻合,是人类油脂,检测参数符合岳敬远的生物特征。

    大家心里都毛骨悚然的。

    徐紫翎郁闷的说:“他用这么夸张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倒是不想评价。可关键,他身子榨出来的这些油,又是怎样跑到石台上的青铜灯里面去的呢?”

    是啊,这地下空间就这么大,翻来覆去既找不到多余的人,也没见什么可以藏人的地方。

    总不能是岳敬远他自己,躺在棺材里先将自己榨个半死不活,然后又从棺材里爬出来捧着油脂去点灯,完事又重新睡回棺材里将自个儿榨死?

    这玩笑开过头了啊。

    “打火机上面,只有岳敬远的指纹,”黎坚也是一脑门黑线,“那油灯应该是他自己点燃的。”

    叮——

    林永达的微信传来消息。

    “地质队到了,经过勘测,我们现在确实处于更深处的垂直下方,地质队建议平行掘进。”

    “不是吧,”徐紫翎慌了,“又用TBM盾构机吗?不是,这里四面八方都是石壁,想轰死我们啊?”

    “话不是这么说,”林永达解释道,“盾构机也有小型号的嘛,再说了,你这么大本事的人,到时候用结界隔离保护大家一下不就结了。”

    虽说一个小土丘,不像当初在成都挖掘惠陵,需要隔得天远地远开始打洞,这个工程量相对来说小得多,但怎么地也要个把两天时间。

    大家分工合作,开始对现场进行各种拍照固定,物证取样。

    岳敬远的干尸被捞了出来,还是热的。

    不过也好,对法医部门来说,这种尸体保存得相对完整,验起来相对方便。

    不过大家有一点还是觉得很奇怪,这石棺又不是石锅,再说也没找到炉子啊,它是如何升温加热,将一个大活人炸成了大油渣呢?

    “到时候盾构机会按照我们指定的方向,主攻二号地厅连接咱们这里的青石阶梯甬道,而我们大家之前从二号地厅过来足足走了一个多钟头,这个距离是很长的,从理论上来讲,或许可以不对二号地厅以及现在这里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人形铜灯、石棺我们应该都可以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