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歪掰的历史 > 间章 徐行对毒的研究报告

间章 徐行对毒的研究报告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风起龙城吞噬星空正青春周公解梦第九特区重生之御医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无论网络平台也好,书店里的各种实体货架也罢,各种类型的脑残小说里,动不动就要拿“毒”来说事儿。

    特别是现如今的武侠、玄幻、灵异等频道,基本没得跑。

    这两天我不是写了西安市城西一带的某个街道,疑似被人在自来水管网中进行投毒么,所以我想就这个当口,跟大家聊一聊我对毒这个词儿在小说运用中的看法。

    首先最早真正的古代人对毒的认识,跟我们现在的古装文艺作品对毒的理解,完全是两码事。

    现在人看古代背景的脑残小说,只要一提到毒,那就跑不了蜈蚣、蛇、蝎子、蜘蛛……然而我们可以去网上找一找古代篆书对“毒”这个字儿真正的写法。它的下半身根本就不是现在简体字这样的一个“母”字儿,它是一个整体,就像是一颗大树,一根主干贯通天地,各种枝条、根、茎发散缠绕的样子。

    因为最早的中国古代人,限于认识,认为毒是从植物中产生的,大概也就是起源于“神农尝百草”,神农氏为了寻找可吃的庄稼,经常一不小心就尝错了东西奄奄一息,所以毒,最早是从这里来的。

    而在我个人的理解,我以为,毒,有的时候就是过犹不及,或者是正常的东西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因为现如今官方对“毒”的解释是说:环境中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进入肌体后,能与肌体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进而干扰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你照这么来讲,饭吃多了还能撑死人呐,算不算毒?

    记得刚念大学那会儿,长沙汽车西站附近几个按摩房的技师总是评价我床风不好,具体的形容词就是说我上床的时候太毒了……

    当然以上都是对客观现实中毒概念的探讨,现在我来说说脑残小说中的应用。

    究竟什么叫做毒?这个概念古今中外有着许多的解释,但至少我们应该了解,作为毒,必须满足的一些条件。

    首先,毒必须是有形的实体。毒可以是气态、液态、或者固态的东西,但无论如何必须是有形体的物质,所以说那些没有实体形态电流、电磁波、力场、振动等等都是不可以称之为毒的。比方说触电就不可以说成中毒,还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中,孔明那段阵前喊话不可谓不“恶毒”,但由于语言是无形的,也不能称其为毒。

    其次,毒是能对生命体造成伤害的。这一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无害不成毒嘛。但有几点在理解上值得我们注意。其一,伤害不等于死亡,并不是所有的毒药都是立即致命的;其二,伤害必须是独立完成的。举个例子:一个人喝了过量的高度五粮液,接着走进浴室洗热水澡。这种情况下,十有八九会发生严重的脱水、昏厥和休克。虽然我们可以判断其为“酒精中毒”,但在这起中毒事件中,毒物必须被归纳为五粮液和洗澡的热水二者的组合,而不能单独认定是酒或者热水其中一方,因为是二者配合完成的毒发反应。这里,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配置毒的原料,其本生并不一定是有毒的,但其配合在一起,却能产生中毒的效应;其三,毒必须是产生伤害的近因。就拿早年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来说,那些个“空壳奶粉”如果拿给一个成年人去吃,将是没有任何危害的。至于那些死去的婴儿,他们主要是因为吃了蛋白质含量不足的奶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来维持生命。而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不会拿奶粉当口粮,他一日三餐还要正常的吃饭,要从各种渠道获得营养物质,所以他们吃“空壳奶粉”不会有不良反应。简单的说,那些婴儿不是被毒死的,而是活活饿死的。

    再次,毒害是非物理伤害。所以,诸如冲击碰撞、挤压、高温、溺水、锐器切割等等都不在毒这一属性之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毒”下一定义:能给生命体造成非物理伤害的有形实体。

    一般小说里,毒的要素是从“用毒”这个过程来看的。包括:

    施毒者:下毒的人,只要有了这一项,中毒的性质就不一样。比方说施良在宁乡黄材镇如果误入山洞发生瓦斯中毒,这种情况就扯不上刑事案件。当然,如果是有人故意引他进洞,那个引路人就是施毒者。

    而同样的,这个山洞本来是封闭的,有个登山者不小心打开了洞的封口,后来的人由此进洞发生中毒,这样的话,登山者不能算施毒者。总而言之一句话,施毒者必须要有下毒的主观意愿。如果没有施毒者,就不能算是“用毒”。

    其二是毒素与毒引:狭义上,我们将毒素简称为毒,所谓毒素,就是毒中最主要的成分。回头看开始举的例子,那个酒后洗热水澡的人,过量的五粮液就是毒素,而诱发毒素发作的热水,我们称之为毒引。当然,对于比较单纯的毒,一般是不做毒素与毒引的划分的,像一些瞬间毙命的剧毒,就不存在毒引,因为它的发作不需要催化。

    毒媒:其实是下毒的工具。在各种网络小说中,砒霜类口服型的毒素其毒媒就是水或乙醇,而水银的毒媒可以是水或者是锋利的刀具,许多的挥发毒需要的毒媒则是火和空气等等。

    这里,我们只对基本毒素分类,因为合成毒的种类太多了很多的成分是重复的,只是调配比例不同而已。在这么多年阅读脑残小说的印象中,存在着两种划分标准。

    第一种是按照中毒的性状进行分类。

    中毒的时候,生命体会有表征,会有中毒的反应,按照发生反应的不同,分为五类毒素。

    寒:人体以阳气为主,虽然女性的阳气相对男性要弱些,但只要还是一个活人,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比例总是以阳气为大。寒毒的作用原理就是中和甚至逆反人体的阴阳二气比例,提升阴气比例或削弱阳气,从而使人体丧失活力逐渐虚弱。

    具体的来说,寒毒可以导致三种效果,其一是气血匮乏,比方乌头草这种叶子,它所含的乌头碱能迅速降低人的血压,再比如过量的胰岛素,则可以降低血糖含量;其二,免疫丧失。最经典的例子是AIDS病毒,产生获得性综合免疫缺乏症——艾滋病;其三,功能衰竭,比方说一氧化碳,它能使得血红蛋白的运输氧气功能尽失,最后中毒者将窒息而亡。

    蚀:有些毒中毒以后并不是呈现整体症状的,而是在人的中毒部位发生病变,然后发生扩散等恶化现象,这就是蚀系毒素,是名副其实的“侵蚀人体”。具体性状有三:

    其一是固化,中毒部位的细胞组织迅速坏死,但形体仍然存在,只是变成一块毫无任何生理机能的烂肉而已;其二是侵噬,毒素吞噬了中毒部位的组织,然后以此为原料继续生成毒素,蔓延扩展;其三是分离存活,这就主要是指能导致癌变的毒素了,发生癌变的细胞成为肿瘤细胞,初看与其它体细胞没什么不同,但这些癌细胞是不受身体神经控制的,它们的存活不再为人体服务,而只求自身的发展,因此这部分细胞会无目的无约束的扩散壮大。

    夺:剧毒在网络小说中分为两种,一种是无药可解或无药可防,另一种就是瞬间毙命来不及解救。夺系毒素就属于后者,这种毒素的中毒性状只有一种那就是死亡。

    烈:与寒毒相反,烈系毒素在于超量提升人体的阳气比例,导致阴阳失调,最终使得阳气过剩而失控。主要都是一些针对神经系统的毒素,其毒发的基本性状也与神经状态有关。具体说来,分为昏迷类毒素、催情类毒素、失忆类毒素、疯狂类毒素、吗啡类毒素。

    重:温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42度的天气属于极热,36度的体温属于正常,从概念上讲,人们完全可以理解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0度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说零摄氏度就是“没有温度”。同样的道理,中毒的人如果没有出现任何的表面征候,那么这也是一种性状,我们不能说“没有性状”。那么是不是有这样的毒呢?是的,我们把这种没有立即表现出中毒性状的毒素划分为重系毒素。这种毒素虽然没有立即造成危害,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慢性发作:

    其一是沉淀式,比如金刚石粉末,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其二是积累式,比如长期食用粗加工的皮蛋,那些铅的化合物、重金属元素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才会毒发。

    其三称为潜伏式,它既不像沉淀式那样慢慢把人“磨死”,也不像积累式那样需要“量变产生质变”,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它是无毒的,它的存在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不管多大的量。但是,它会潜伏在人体内,一但另一种毒素侵入,就会导致毒发,而施毒者可以通过第二种毒素的投放来控制毒发时间。

    除了寒、蚀、夺、烈、重这样按照中毒性状分类,网络小说还喜欢按照毒源来进行分类。毒素都是有各自的来源的,按照来源的不同,脑残作者们常用的毒素可以分为如下七类:

    木石之毒:这是经典的中国毒,主要是从植物和矿物中提炼而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木石之毒绝大多数都是古代的炼丹术士从丹鼎中炼化出来的,而他们炼制这些毒素的原意却是要修身养性得道升天。

    蛇毒:这个,确实没什么多说的,使用及其广泛却也是很难得到的毒呢——反正我是不敢抓蛇的,从来只吃馆子里现成的。

    虫毒:这里指的虫,并不单是昆虫,而是包括了蜘蛛、蜈蚣、蝎子、海蜇等在内的其他无脊椎类动物,当然,也包括一些毒蛾的还是蠕虫形态的幼虫。

    蛊毒:我再说一次,蛊绝对不是脑残小说中说的什么把好多有毒的虫子放到一起培养出的新生物。实际上,蛊毒分为两种,一种是寄生虫,以腔肠动物为主,不过它的毒素形态都是微小的寄生虫卵,这些卵在中毒者的体内孵化,钻入人的脏器发生作用;第二种是微生物,包括有毒真菌的孢粉和菌丝,或者是一些恶性的病毒体,而它们的毒媒除了食物和水,还有利用动物传播的,比方蚊子、跳蚤等等。

    尸毒:人的尸体真的会有毒吗?这其实是一个很可笑的问题,试想,什么动物的尸体日晒雨淋放久了,直到发臭了,起蛆了,苍蝇蚊子都来了,还会没有毒吗?真要深究起来,无外乎两种毒素,一个是衍生的病毒真菌,另一个就是腐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

    瘴毒:瘴毒主要是指一些气体,又称瘴气。有的是有毒的,比方说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而更多的是无毒气体,像二氧化碳、氮气等等,诸葛亮南征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长年累月的有机质腐化衍生出了大量的气体物质,这些气体虽然无毒但它比空气重,弥漫于低空,人处于其中就会缺氧窒息而死。

    赤毒:从动物身上提取的毒,分为很多种,蛇毒取于牙部,只见涎不见血,虫毒就更是没有红色血液一说,而尸毒纯粹是无生命体操作。所以说这些毒都不是红色的,可是还有一些毒素的提取,是必须要“见红”的。比方说孔雀胆、鸩羽、河豚肝、蟾酥等等,凡是需要流血的,统称“赤毒”。

    科普了这么多,那么我也简单划拉一些网络小说中比较流行的毒吧,让我们看看这些东西的真实面目都是些神马玩意儿。

    断肠草:断肠草有两种,第一种叫葫蔓藤,人服用后,在葫蔓藤碱的作用下,你的十二指肠会发黑,其实变颜色还不要紧,关键是,你的肠子还会发生粘连,这就要命了,人会腹痛不止而死,这就是所谓“断肠”。葫蔓藤又称钩吻,钩吻素的动物实验致死量为0.8毫克每公斤,症状为呼吸麻痹,但有趣的是,此时动物的心脏仍在跳动,而且像麻黄碱等物质都没有明显的解救作用,这就证明钩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根据中毒后你会有肌肉虚弱的表现,一般认为这东西不是作用在大脑,而是作用于你的脊髓运动神经元上的。

    第二种断肠草叫做雷公藤。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现在一些降压药会采用这东西来做,但读者们你们千万不要直接采摘这东西拿给家里高血压的老人吃,那是找死。

    雷公藤有严格的培植规律,秋天的时候可以采摘它的根,至于叶片、花朵和果实最好还是在夏天取用。

    这种断肠草吃下去以后一般会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潜伏期,当然如果你是熬成汤喝下去或者一边吃草一边喝酒,那就会死得更快些。一般死亡时间约在24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中毒开始的死后,你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肌肉疼痛、嚎叫挣扎、四肢麻木或抽搐、肝肾区疼痛。血便、少尿、浮肿,偶有血尿、尿储留、血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严重的时候,你会因心肌损害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鼻出血、吐血水、以及剧烈的……蛋疼,到后期毛发脱落,皮肤接触时还可引起炎症。

    鹤顶红:文化教育发展到今天,不会还有人真的以为是丹顶鹤头上的那撮红毛吧?其实鹤顶红是一种矿物质,叫做红信石,是一种以三氧化二砷为主体的混合物,因为不纯所以显红色。而纯的三氧化二砷是白色的粉末状晶体,就是有名的砒霜啦。

    鹤顶红的主要毒素就是砷,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前天的更新里我说过,人体供能就是血糖分解,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水解失去一个磷酸根,即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产生二磷酸腺苷并释放能量。但是鹤顶红就能使人快速缺少这种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很类似。

    这里需要指出一下,很多脑残电视剧里会演那种加了砒霜、鹤顶红的茶,在喝下去之前被一个超级耍酷的男主角或女主角一脚踢翻,然后茶水倒在地上,就像盐酸淋在地板上一样快速烧出来一个洞,还泛起白色泡沫,冒着浓烟。

    这些都是扯淡的!

    鹤顶红中毒性状有两种,其一是麻痹型:当极大量的砷进入体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发生四肢疼痛性痉挛,意思模糊、澹妄、昏迷,数小时内死亡,这种类型在现实中很少见,但是在脑残影视剧里基本都是呈现这一状态。其二是急性型:出现明显的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水样,有时带血,严重者酷似霍乱,一两天内才会死亡,这种类型才是最多见的。

    另外,鹤顶红的致死剂量是0.1至0.2克,少买点儿,别浪费银子。

    血海棠:记得金庸的某本小说里还折腾出一个什么“七星海棠”,我说读者朋友们,难不成你们真的以为海棠花里面会有这么变态的品种?

    所谓血海棠,其实指的是咱们城市主干道、铁路沿线随处可见的“夹竹桃”罢了。而且毒素也不在花上,是在夹竹桃的叶子上面。据法医学资料,致死剂量20至30片叶子,全身有毒。

    这大概是城镇居民最容易弄到的天然毒素了,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用它呢?因为很少有人知道街头巷尾的夹竹桃居然就是鼎鼎大名的血海棠,实可谓“酒好也怕巷子深”。

    见血封喉: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代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而且是秒杀。原产东南亚。读者去我国海南,西双版纳的植物园中可以见到。

    鸩酒:再说一遍,这个字念“饮鸩(zhèn)止渴”!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实际情况和传说是有出入的,这种鸟生活在瘴气密布的老林子里,生活的环境使得其总是接触大量的毒物,而体内的毒素通过正常渠道排出是不够的。所以这种鸟有一种独特的生理排毒机能,一部分毒素会由体表排往空心的羽毛骨质柱中,当羽柱中的毒素积满以后,鸟也就死了。

    其实不光是鸩,很多禽类都有同样的生理机能,包括因为饮食导致的体内重金属残留,往往都会向上肢的末端沉积,这就是我在肯德基吃烤翅的时候,为什么只吃翅根、翅中,而不吃翅尖的原因。

    孔雀胆:按照各种脑残小说的写法,孔雀的胆汁,孔雀自己吃了没事,人吃了十分钟丧命。老实说啊,不只是孔雀,其实很多动物的胆都是有毒的,这些人也真是,没事做乱吃什么胆啊,苦得要死又不好吃。有些人还喜欢生吃蛇胆、熊胆什么的,其实都要不得,不说毒不毒的了,这样生吃动物的内脏,寄生虫都是一大堆,是很不卫生的。

    黄丹粉、水银:黄丹粉是一种铅丹,是铅的氧化物,这种重金属化合物和重系毒素中的沉淀毒不同,它不需要长期的毒素积累,因为只要1.5克的黄丹粉就相当于吃了五公斤皮蛋……你自己算算吧,我都觉得反胃。至于水银,古代的水银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纯净贡,事实上是一种复杂的硫汞化和剂,大寒大凉的性质正好和砒霜相反,死前全身抽搐,神智不清,死后全身铁青,尸体有金属味。说到金属化合物,这里我要举个例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样子,有一个青年因为贫血,自己服用了一些铁盐,两天以后呢,他就肾衰竭死掉了,这个脑残青年的问题出在学过一点现代化学知识,还知道有铁盐这东西,如果索性笨蛋到底,吞几枚铁钉下去,就只须要因为胃穿孔而开个刀了事,不必转世轮回那么麻烦了。

    寄生蛊:寄生蛊的主体是各种绦虫、丝虫、钩虫、苞子虫、线虫、裂头虫的虫幼、吸虫。当地人采集有疫病的水中生物,比方说甲壳动物、螺类,或者把死鸡的骨头放在疫水中,然后回收待用,多用于部族之间的战斗。

    化尸水:记得小时候港版《鹿鼎记》第一次上映,学生们就议论纷纷,到底化尸水是什么材料做的,这么牛,连人带衣裤鞋袜全都溶掉。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折腾出答案来,依稀记得最后同学们的讨论集中在两个试剂上面,一种是王水,它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冒黄色雾的液体,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3:1组成的混合物。这东西是少数几种能够溶解金物质的液体之一,它名字正是由于它的腐蚀性之强而来。第二种是氢氟酸,它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清澈,无色、发烟的腐蚀性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我虽然这么说,但是读者们千万别去闻,如果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因为氢原子和氟原子间结合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水溶液中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氢氟酸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所以理论上低浓度的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它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舌尖上的毒药:剧毒但是很好吃的东西,比方说一些花枝招展的妖艳蘑菇啦,在水里欢乐荡漾的河豚啦……我还是劝各位读者不要去尝试,因为这些东西中毒以后没有特效解毒药,死亡率超高。

    比方说河豚吧,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对热稳定,需要220℃以上方可分解——就算你用制作咸菜的办法,盐腌、日晒都不能将其破坏。鱼体中含毒量在不同部位和季节是有差异的,河豚的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鱼死了之后,内脏毒素可以渗入肌肉,这样就会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毒。河豚发情期的卵巢毒性最强——这一点跟洗头房的技师评价我的段子有些类似,鱼肉此时也含少量毒素。河豚的毒性比剧毒药品氰化钠还要强1000倍,大概只要0.5毫克就可以致人于死命,宰割技术和食用的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毒的轻重。这种毒素主要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呼吸抑制,引起呼吸肌麻痹,对胃肠道也有局部刺激作用,还可使血管神经麻痹,引起血压下降。

    河豚毒素中毒的发病一般很急,症状严重,算起来进食后半个小时至四个小时内就会发病。发病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舌尖会产生麻木感,继而全身麻木,严重者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就先说这么多吧,关于用毒的一些深度东西,欢迎各位读者来书评区交流探讨,反正在之后的章节里,我也少不了要弄些毒药段子上来,今天的间章算是先做个热身,我可不想像那些山寨小说一样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