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歪掰的历史 > 第五十六章 杜康

第五十六章 杜康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风起龙城吞噬星空正青春周公解梦第九特区重生之御医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昨儿个我家那娃儿,正式去幼儿园念书了。

    前几日不是劳动节小假期么?

    好歹算是进笼子之前最后一次旅游吧,我和娃儿他妈带着他——

    去了一趟乡下。

    距离长沙不远,开车也就一个多钟头。

    行政区划上是湖南省常德市的一个县,叫做“桃源”。

    这个县之所以叫这么个名,不是建国以后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取的,而是宋太祖乾德元年命名的。

    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各地旅游局压力山大的发展GDP任务,官方的意思很简单:

    这个地方,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头所写到的那个“桃花源”。

    陶渊明是晋朝人,而他开篇写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个“武陵”,是西汉最早设立的一个“郡名”。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可比现如今的“省”范围大得多。

    武陵郡,跨越了今天的“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从这个范围讲,核心还是在湖南。

    从后来的演变来说,“武陵”作为地名的定义,越来越朝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集中。

    陶渊明本人呢,是湖南省邵阳人。

    所以那个年月,他的活动范围,也就是以此为中心。

    你们一定想问,我到了那个地方以后,都观察出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没有。

    什么也没有,只是觉得很恶心,环绕核心景区四周,到处都折腾出来各种各样的房地产。

    这个“小镇”,那个“谷”,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塑料味儿。

    你不明白吧?

    因为桃花跟樱花一样,是有“花期”的,你总不能指望着一年四季桃花开吧?

    好家伙,我们这次去旅游,劳动节啊,在水中泛舟的时候,看到那些个岸边、小岛上头,到处都是粉艳艳、亮闪闪的桃花。

    为啥“亮闪闪”?

    因为是塑料的啊!

    真是烦死了,一整天下来晒得我浑身伤,就是去看这一望无际的塑料。

    最缺德的是,尼玛连油菜花都是塑料的。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关键是,后来有人问我:

    “按照你的‘歪掰’逻辑,应该如何看待‘桃花源’这个地方?”

    其实关于桃花源的传说,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是很多了,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段创作,来自于东山大宇资讯的DOMO工作室,脚本策划师鲍弘修的设定——也有人说是吴欣睿的创作——在《轩辕剑肆·黑龙舞兮云飞扬》的结尾场景中,张良辅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退隐到“天书结界”生活,后人便将这个世外空间命名为“桃花源”。

    其实真的无所谓,对于上古阴阳师的结界来说,随便在哪里设置都是一样的。

    他们如果不想让你找到,那又岂是一个“捕鱼为业”的武陵渔人所能发现?

    假设一个村子那么大的结界,人也好,法器也好,都是一种大消耗的过程,不可能一直恒久地持续下去,之所以要折腾,自然是为了将一些人、一些物暂时隔离起来,去办他们该办的事情。

    事情办完之后,这个结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解除,甚至被寻常百姓发现,那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你实在想看我“掰”的话呢,我只能这么说:

    第一,一个如此大规模、高复杂度的结界,它的解除过程,可不是像徐紫翎那样嘹开嗓子喊一声“收”就完事儿的,他肯定涉及到了一些复杂装置的失效化处理,一些高能放射材料的无害化处理等等。

    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第二,这个过程一旦启动,原本结界的“绝对隔离”作用也就失效了,因而被外人发现的风险便随之来临,所谓“武陵渔人”找到这么个地方,也就不足为奇。

    第三,一个渔人找到这里本身没什么,但问题是,一旦消息扩散了,那些个心中有各种各样欲念的当官的,有钱的,蜂拥而至,这个事情就不好玩了。所以……撤!

    这种快速撤离直接造成了两种结果。

    第一种:正如《桃花源记》所载“(武陵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个渔夫果然报官了,但是官府的人跑去找,却始终也找不到这个地方。

    第二种:仓促撤离,导致了很多的工作无法按正常程序完成,譬如说一些高能的放射反应堆吧,就只能用那种比较野蛮的拆除方式,肯定会造成或多或少的核污染。于是乎,陶渊明的那个远房亲戚——“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这话很诡异啊。

    一般来说,连官府出动正规的衙役、捕快都找不到的地方,那么民间人士再去找,就更加难找到了,因此除了太守的人“遂迷,不复得路”外,这个南阳刘子骥的事情根本就是多余,作为一个文学家,你写段子提这么个画蛇添足的事情干啥?

    因此我认为他重点要讲的,并不是刘子骥“未果”,他的重点应该是“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寻着寻着寻出病来了,关键这个病还特别可怕,作为一名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的超级文学家陶渊明的远房亲戚,他居然寻一处地方寻着寻着患上了一种药石无效的病,而且这病居然就把他给弄死了。

    死了还不算,居然病得、死得让人害了怕,后世再也没有人敢去“问津”桃花源的事情。

    我想,只有核辐射装置造成的癌变才能有如此恐怖的威力吧。

    别介意啊,我只是回答网友的提问罢了,硬要我“掰”的话,那我也就只有掰到此而已,不过没关系,就算我不小心掰中了,现如今隔了一千多年,就算是被原子弹轰过,那些个污染也早就消弭殆尽了,旅个游逛个景,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

    我不确定嫦娥——也就是纯狐,是不是也一不小心被核放射过,反正这妹子的身体似乎不是很好。

    并不是指她体能有问题,一整天病怏怏的。

    我指的是她的生育能力。

    嫁给后羿那么些日子,一个孩子都没有啪出来,你说是因为问题出在后羿已经老迈的份上也就算了,那寒浞呢,他可是“身体强健,勇武过人”啊,两个人从建国前啪到建国后,也没见纯狐的肚子大起来。

    某些读者可以去睡觉了,我不会满足你们的。

    纯狐一定是,我肯定是,她是个女的,你们休想指望我胡掰!

    史料记载,寒浞和纯狐搞在一起之前,已经结过婚了,他的原配夫人是个北方女汉子,她姓姜,叫作姜蠡。

    “据说跟步摇你一样,这个姜蠡也是九黎蚩尤氏的后人。”段天鸣笑眯眯地说。

    其实民族问题不要紧,关键是长相。

    相传这位姜蠡长得虎背熊腰,身材魁梧健壮,而且还有一身的好功夫……

    当年寒浞领兵征讨东夷,二人在战场上相识,互相爱慕,姜蠡便率本部族投降了寒浞。寒浞得胜回朝后,国君后羿赐婚,并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后来姜蠡先后为他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寒浇,生得豹头、狼眼、虎背、熊腰。次子名叫寒戏,长得身长体壮,力大如牛。两个儿子都天生神力勇猛善战,既有母亲勇武强健的血统,又有父亲机智狡猾的智慧,在十几岁时就开始领兵厮杀。

    这是真爱,不是真爱能啪出二胎么?

    难不成寒浞虽然表面上“身体强健,勇武过人”,但是在那种方面,他却是个受虐向?

    不过这也解释了上一章我跟你们说的,是纯狐主动勾引的寒浞,寒浞对纯狐并没有色欲,只是为了权位不得已而上她……

    嗯,我干嘛老在说这些个男男女女的事情?

    因为要打仗了。

    跟谁打?当然是跟夏王朝打了!

    有些读者脑子有些懵:夏朝不是已经被寒浞给折腾得断篇了么?

    好吧,我重新给您理一理。

    后羿自立为王,但是没有触碰夏朝的宗法制度,那个白痴四阿哥姒仲康不是挂了么?

    但是他的儿子还在,名字叫做“姒相”。

    后羿称王之后跟各方联邦、朝中大佬达成了一致:

    老子来干国王,但是姒相还是储君,老子挂了之后,他上。

    这本来并不是一个太坏的结局,可惜,寒浞中间插上了一杠子。

    还更改了国号。

    这个事情就玩大了。

    灭国了,姒相只能跑路。

    他和跟随他的一批官员们,在外头开始组织流亡政府,满河南省到处乱窜。

    为啥要“窜”?

    废话,不窜会死人的,寒浞的军队追着他打啊!

    所谓流亡政府,从一个意义上来说,就是讲这伙人不甘心自己的政权倒台,一定要跟寒浞死磕到底。

    于是乎,一个寒国,一个夏,两边各自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各自拉了一群票友——支持自己的诸侯国,开始了长达九年的折腾。

    寒浞十一年,也就是夏王相十九年,寒浞在两个儿子的支持下,向夏朝流亡政府的控制地带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由于姒相毫无准备,这次袭击十分成功,不仅掠夺了大批的财物,还捉获了许多百姓。寒浞把这些夏朝的百姓全都赐给他的大臣做了奴隶。此次战役更坚定了寒浞灭夏的决心,他在军事备战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决定选择适当的时机向夏王朝统治区发起全面进攻。

    寒浞十二年,寒、夏两国的大决战暴发。寒浞采用了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命长子寒浇率主力部队攻打支持流亡政府的诸侯“斟灌氏”的弋邑——也就是现在河南太康与杞县之间的地方,自己和次子寒戏各率一军虚张声势佯攻流亡政府的新址帝丘——上一个据点已经在去年被寒浞的闪电战毁掉了,同时攻打支持流亡政府的斟鄩氏——在现在的山东潍坊西南,使他们不敢增援斟灌氏。结果斟灌氏孤军作战,很快被强大的寒浇军击败,弋邑陷落,斟灌氏首领姒开甲带领残部退守到了现今山东寿光市东北地区。

    寒浞首战告捷,大封功臣。他封长子寒浇为过王,镇守过邑——现今山东莱州市西北,封次子寒戏为弋王,镇守弋邑。这次大战寒国虽然获胜,但也损伤了很多兵力,许多青壮年都死在了战场上。寒浞决定暂时罢兵休战,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流亡在外的姒相此时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反击,但他被寒国强大的攻势吓破了胆,不敢组织军队进攻,而是下令加强各边境城邑的防守,这就给寒国留下了休养生息的良机。

    寒浞十八年,寒国的军队经过六年的休整,比以前更加强大。寒浞再次调集军队,与夏王朝展开第二次决战。他仍命寒浇率主力部队攻打诸侯斟灌氏,斟灌氏首领姒开甲率军迎敌,中了寒浇的埋伏,伏兵四起,将夏军四面包围,姒开甲率将士拼死突围,最后全部战死。寒军攻占了流亡政府的新据点斟灌,大肆屠杀城中百姓。幸存者皆被捆索为奴。

    寒浞十九年,寒浇乘胜进军攻打斟鄩氏。斟鄩氏首领姒木丁闻姒开甲战死,正欲兴兵为其报仇,如今得知寒军又来进犯他的领地,大怒,立刻率军迎战。双方乘船在潍河——今山东潍坊境内——上展开了一场激战。当时的潍河水深流急,水面宽阔,适宜水战。姒木丁的军队多数不懂水性,只能在船上与敌人厮杀。寒浇利用夏军这一弱点,派出了数十名水手潜入水下,凿穿了姒木丁的战船。夏军见战船漏水十分惊慌,寒军乘机攻杀,夏军大部落水淹死,幸存者亦被杀死。姒木丁也在混战中被寒军所杀。斟鄩氏灭亡,其国土全部被寒国占领,其民大部分沦为奴隶。

    寒浞二十年,寒浞灭掉了斟灌氏和斟鄩氏两大诸侯,除去了夏王朝的左膀右臂。紧接着便兵分三路围攻夏都帝丘。夏王相率城中军民拼死抵抗,终因势单力薄,挡不住寒军的强大攻势。寒军攻破帝丘,残酷地屠杀城中军民和夏后氏大臣,姒相和他的族人皆被寒军杀死,宫室内外血流成河。

    至此,夏朝正式亡国,夏朝的统治区域全部控制在了寒浞手里。

    以上史料,百度可查,我之所以没有略去而贴在这里,是为了跟大家说明一个道理:

    寒浞,寒浞的老婆,寒浞的大儿子,寒浞的小儿子,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不是纨绔子弟,不是庸人!寒国军队,都是能征善战的主。

    再说一遍,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牵扯到了之后内容里一个很重大的疑点!

    好了,不浪费时间,我们继续说之后发生的事情。

    如果说寒浞杀掉后羿改国号,是夏朝断篇的开始,那么寒浞二十年,大寒王国彻底铲除夏朝流亡政府,便是大夏国断篇的彻底完成。

    好的,这个时候一个新的主人公要登场了。

    姒相这个人,虽然是一直处于流亡的状态,但是王公贵族该干的事情一样也没有落下,就在最艰难,即将完蛋的寒浞二十年,他忙着指挥防御作战的间歇,还不忘了在自己妃子“后缗”的床铺上指挥攻势作战。

    这两口子的生育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即便他自己被寒国军队杀掉,但是还有一个遗腹子。

    遗腹子啊……这种狗血的肥皂剧我实在是“复制”+“粘贴”都觉得恶心,这样吧,我只写年代时间和简要的事件,那些感情纠葛+心灵鸡汤的东西我一律跳过去了,您各位一定要看好了,那些年代时间上的差异!

    寒浞21年,姒相的妃子后缗在“有仍”——现在山东省济宁市的南边——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姒少康。

    这个名字眼熟不?本卷第四十三章,倒数第三自然段,我跟你们说过古越国的由来,开国之君“姒无余”的爸爸,名字就叫做“姒少康”。

    姒少康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后来当了有仍国的牧正——跟之前说过的“车正”一样,你要理解成主管畜牧的官——不料身份泄露,消息传到了寒浞那里,寒浞大惊,立刻派自己的儿子寒浇带人前往有仍抓捕。姒少康闻讯后逃往有虞——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

    寒浞39年,姒少康在有虞被国君虞思招为女婿。虞思还把伦邑——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东——赐给他,赏他良田十顷,士兵五百名。姒少康不忘父仇和亡国之辱,刻苦习文练武,广交天下勇士贤臣,为复国准备力量。

    寒浞55年,逃亡到有鬲——夏代诸侯国,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西北——的夏朝老臣伯靡,暗中联络残存的斟灌氏和斟鄩氏族人,率领他们投奔姒少康,组成了一支复国大军,向寒国宣战。

    寒浞57年,姒少康的复国大军攻打寒浇的封国,攻占过城,杀死了寒浞的长子寒浇。

    寒浞59年,姒少康命长子姒杼领兵攻打弋邑,寒浞的次子寒戏领兵迎战,被夏军击败,姒少康杀死寒戏,收复了弋邑。

    寒浞60年,姒少康的复国大军先后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国,收复了中原地区的大部。紧接着便进军攻打寒浞的老巢鄩都城。此时寒浞已经年近八十岁,无力征战厮杀,只好躲在深宫里苟延残喘。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为了给自己和家人留条活路,他们在夏军围城的时候突然反叛,杀入宫中,把寒浞从妃子的被窝里光着屁股拉出来,打开城门将他献给了姒少康。

    寒浞60年,姒少康下令将寒浞处以极刑,同时命令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自此,夏王朝重新恢复正统,史称“少康中兴”。

    听完了段天鸣的讲述,关于这个年表,大家都有很多疑问,暂时先放一放,我得先解决一下读者比较关心的话题。

    诸如一切命运逆转题材脚本一样,我们看一看这个年表,很容易就发现,寒浞39年,姒少康在有虞被国君虞思招为女婿,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兵给兵——这个就是姒少康的命运转折点。

    很多读者就会问了,这个转折是如何发生的?

    我告诉你:源于手艺。

    最开始,寒浞的军队发现了他,派兵攻打有仍,扬言要干掉这个实际身份是夏朝王族的“有仍国牧业部部长”,他没办法,出逃到了“有虞国”。

    人是靠手艺混饭吃的。

    他原先在有仍国不是管放羊的么?于是乎他到了有虞国,把简历一报,那个国君就说你既然这么会放羊,那便接着在我这里继续放呗。

    放归放,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个有虞国比有仍国的领土要大,姒少康每次放羊出去,要很晚才能回来。

    直说了吧,跟现在很多的打工族一样,他得带饭。

    早上带着饭,赶着羊出去,找到一片水草地,如果肚子还不是很饿,就先寻棵树,将饭挂在树上,然后放羊。

    这样操作是有不确定性的,你得跟着羊走啊。

    走着走着发现,再往回找,找不着那棵树了。

    得,那就饿着呗,反正一顿不吃也死不了人。

    结果,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再出来的时候,偶尔又碰到那棵树了,卧槽,前两日的饭团还挂在树梢上呢。

    拿下来闻闻——哎呀,居然有一种异常的香气。

    打开了荷叶包一瞧,那些粮食居然液化出了一些汁水,拿手指蘸了蘸,放进舌头里尝尝……

    好酒!

    中国酒业的里程碑事件——纯粮固态发酵法由此诞生!

    姒少康顿时醒悟,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中国固态法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摒弃了他爷爷还有后羿那伙人的宫廷匠师使用的,消耗巨大的液态法发酵。

    当时啊,有虞国的国君简直是乐疯了。你要知道,液态法蒸馏酿酒的能耗、水耗,以及对粮食的浪费率是非常可怕的,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在酒水里形成异味。现如今姒少康研发的纯粮固态酿造法,作出来的酒,那叫做一个纯正!而且成本超低,就算是财力贫弱的小国也能折腾出量产。

    于是有虞国的国王先是把姒少康转了个职务,叫做“庖正”,也就是国宾馆的行政总厨!配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继续支持他的科技研发,之后大功告成,酱香型的白酒以相对廉价的“秫米”——高粱为原料进行了量产,之后的封地、赐爵,招成上门女婿,也就是这样一气呵成了。

    对了,还要补充一点,古代语的“杜”字,是用来形容“甘棠”这种味觉的——详见《说文解字》,为了对其科技创新的重大表彰,有虞国王亲自将这种酒命名为:杜康!

    我插进来这段故事,就是要告诉你们:

    作为一个男人,光靠器大活好是没前途的,一定要有一门手艺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