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说网 > 歪掰的历史 > 第十六章 斑点

第十六章 斑点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风起龙城吞噬星空正青春周公解梦第九特区重生之御医

一秒记住【多彩小说网 www.dctxt.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件五牛铜枕,全高超过了三十六公分,不算高高翘起的首尾两端以及站立其上的水牛,就说这中央的枕身,怎么地也有十七、八公分吧。

    从参数上看,这样的铜枕,既不长寿,也不无忧。

    “在我们云南的江川县,哦,这个县属玉溪市管辖,就是你们现在抽的那烟——玉溪。”马文科介绍说,“在江川县龙街镇温泉村里面,有一个叫做李家山的地方,名字叫山,在我们看来也就是个丘陵罢了。”

    这个丘陵真心不大,也就2.5平方公里的样子,但是就是在这么个小山坡上,却埋藏着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群。

    我说“战国”、“东汉”,是为了让大家有个时间概念,比方说战国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而东汉是公元25年至220年,你大概能推算出这个墓葬群跨越了多少日子,但是绝不是说这些墓葬群里埋放的,就是战国人,或者是东汉中原地区的人。

    这里埋葬的,都是古滇国以及汉武帝大一统之后的古代滇地区的人。

    “古墓葬主要分布在山顶和西坡。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长度在4至6米的大墓14座,出土3000多件各种随葬物品,包括兵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这里面‘牛虎铜案’以及‘铜编钟’尤其珍贵,此外还有铜扣饰、铜贮贝器和数量相当多的金银器、玉器和珠贝器等等。大量的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马文科顿了顿,“你们看到的这件‘五牛铜枕’,也是1972年李家山第一次发掘的时候弄出来的。”

    “那么,这件铜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邓达急急地问。

    “李家山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中,五牛形态的铜枕不止这一件,甚至还有一件五牛铜枕,它中间枕身侧面的浮雕,那三头牛的背上还都趴了一只华南虎呢。但从文物被腐蚀的程度,保存的完整性,以及艺术造型手法细节的精细化来说,咱们面前的这一件,的确是极品了。因而这一件铜枕,就升格为了国家一级文物,列入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资格。”

    “我可以查验一下这件展品么?请放心,我绝对不会损坏它。”吕雯突然提出一个古怪的要求。

    “不是吧,吕处长,”邓甬力觉得奇怪,“你该不会是认为这铜枕上的五头牛成了精,跑去铁路上撞火车吧?就算真能做到这一点,可是你看看,这展柜的玻璃罩完好无损,而且这展馆里面,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很多组摄像头对着监控的,没理由让人借了出去又还回来吧……”

    啪咔——

    马文科掏出钥匙,打开了展柜。

    “马馆长,您这是?”邓甬力不理解。

    “吕处,你来查验吧。”说着,马文科就小心地将五牛铜枕抱了出来,“最近博物馆里发生了很多不对劲的事情,也是该找你们这些行家查看查看了。”

    邓甬力还在惊奇,吕雯已经开始掏出各种便携式的检测设备开始查验这尊馆藏国宝了。

    二十分钟,吕雯一脸铁青。

    “经查验,铜枕上的五头牛,包括两头立体铜雕,还有三头浮雕,青铜部完好无损,没有什么问题。”

    “我就说嘛,总不可能这牛能活过来,而那枕头又可以穿墙吧?”邓甬力松了一口气。

    “但是牛角里面有东西。”

    啊?

    “有……有什么东西啊?”邓甬力惊讶的问道。

    “反正不是金属,”吕雯扭过头,“马馆长,这件青铜文物,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马文科说:“枕身部位部分是空心的,但是高高翘起的两端,以及顶上矗立的那两条水牛,是实心的,当时认为就是范铸法成型的铜牛。”

    “两头牛,四个尖角,其中的一个里面仪器探测到了非金属物质。”吕雯面色凝重的说,“如果是范铸法混合进去的杂志,那应该是类似碳酸钙、硅酸盐之类的砂石。不过从量上分析,不多,就一点点。”

    “这个没有理由的吧,”罗长龙疑惑的说,“国家一级文物,应该是多次经过反复的精密测试研究的,这种情况虽然细微,但不至于从未发现啊。”

    尤其是,居然被一套便携式的仪器就能发现。

    “四十多年了,李家山的文物经过多次研究,从来没有听闻过这类报告。”马文科肯定的说,“看起来又是突变。”

    “马馆长,您说‘又是突变’,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啊?”

    “你们跟我来吧。”马文科将五牛铜枕重新锁回展柜里面,带着大家走向身后几个展区。

    当然是陈列着各种形态不同的古物了。

    都是青铜器,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而且吧,从各种标牌上的文字标注来看,这些,都是从那个什么李家山挖出来的东西。

    “也不要那么绝对啦,至少这一件就不是青铜器嘛。”马文科笑着一指前方的玻璃展柜。

    “唉,我见过古代文物各种造型的雕像,”看了一眼这件藏品,罗长龙喃喃地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用黄铜雕了一坨屎。”

    还真是那种造型啊,四四方方的一个黄色金属台子,连在一起的上面的雕塑,尽然就是那种一圈一圈盘旋起来的那种粑粑。

    动物不可能拉出这样的粪,所以这种造型应该是人屎。

    古滇国的老百姓是不是疯了?我见过很多奇葩的远古图腾崇拜,甚至有崇拜逼,崇拜鞭,崇拜蛋子的,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古代民族崇拜屎的。

    “我说你什么眼神啊?你拉出来的盘旋屎堆还能侧翻吗?”马文科不满地怼了一句。

    确实啊,虽然这种造型很像屎,但标准的人屎,它是呈现出一种很规范的,下面的盘旋口径大,越往上盘旋的口径越小的那种准金字塔的模式。

    它这个不是,它是横过来的,就好像有人在一个盘子里拉出了一堆标准的大便,然后他擦完屁股之后,将这个盘子一竖,盘起来的人屎就这么整个横翻了过来。

    哗啦——马文科打开了玻璃柜,双手将那枚“侧翻的人屎”给取了出来。

    “您看清楚了,这‘屎尖’的上面,有眼睛有嘴巴的,这不是屎,这是一条蛇!”

    唉,所以说在野外随地大便真的是不好的行为。

    因为人屎和那些颜色灰暗的土蛇盘起来的时候,样子实在是太像了。

    贪玩的路人,加上眼神不太好,好不容易找根棍子想去捅捅屎玩,结果一不小心就激怒了一条毒蛇。

    大家都看仔细了,确实是蛇,不光有蛇头,更为重要的是,人屎的表面可不会有鳞片的纹路。

    “还有,这不是黄铜,都两千多年的东西了,要是黄铜的话那表面都起绿斑了。”马文科纠正说,“对文物是不能轻易打磨的,之所以两千多年虽然光泽暗淡,但是依然保持纯正的亮黄色,那是因为,这东西的材质,是一坨金子啊!”

    卧槽!

    “看好了!”

    马文科将着尊金蛇,连带下面的正方形底座翻了起来。

    竟然是个印章!

    因为下面有字,而且四个篆书汉字的排列方式,人一看就明白,正是古体印章。

    四个字很好认:滇王之印。

    哎呀,这是古滇国的玉玺?

    不对不对,是金玺。

    “其实这尊金印跟这些青铜器放在一起也不太规范,因为大量青铜器都是在玉溪的李家山出土的。而这尊金印则是出土于昆明市晋宁区的石寨山,两地相隔一百一十多公里。在石寨山墓葬群中,6号墓漆棺底部,当时所有的青铜器都是黑乎乎的,只有这东西因为是黄金材质,所以两千多年过去了,依旧是‘通体完好如新’。印上是蟠蛇纽,蛇背有鳞纹,蛇首昂首向右上方。印面每边长2.4厘米,印身厚0.7厘米,通纽高2厘米,重90克。”马文科介绍说,“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蛇形纽和印身是分别铸成后焊接起来的。印文不是范铸,而是对方面的黄金下刀凿出来的,笔划两边的凿痕以及用来修饰调整的补刀痕迹,现在大家还可以看得出来。篆书,白文四字‘滇王之印’。根据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的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连同出土石寨山文物群一起印证了那个地方就是一代滇王及其家族的陵寝地。”

    也就是说,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云南人就选择了昆明作为政治中心。

    大家这个时候心情都比较复杂。

    是啊,早两天查证过的材料不是才说明了,那个秘社的神圣骑士王家全,不是每天在家供着一尊滇王像三跪九叩烧香膜拜么。

    “汉代藩国金印,或属国金印,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土的,总共只有三尊。”

    1784年在日本博多志贺岛上出土的“汉倭奴国王”金印;

    1955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汉墓出土的“滇王之印”蛇纽金印;

    1981年在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邗江县营泉镇北二号汉墓出土的“广陵王玺”龟纽金印。

    “原来是王印,难怪要架设这么复杂的监控设备啊。”邓甬力瞅着展馆内部,从角落到天花板到各个展柜四周的安防设备,一脸的钦佩。

    “这些都是一级文物,不必担心偷盗,即便被人拿走了,他在黑白两道的市场都找不到买家。”马文科无趣地说,“之所以这样劳民伤财地折腾,实在是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太令人头疼了。”

    说完,将滇王金印放回了展柜,锁好,“其实汉朝是一个很宽容的王朝,很重视睦邻友好的,只有那个顽固不化的匈奴一直不识抬举顶着干。对于其他的边疆地带,西汉的中央王朝为了统治和安宁,往往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只要你称臣纳供,不对抗中央王朝,一般都以赐印、委派官爵等统治方式,来行使汉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大家都没有接茬,等着看马文科要说出最近发生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马馆长带着大家来到了一件青铜器的边上,这回大家看清楚了,标牌上写的是:

    牛虎铜案,玉溪市江川县李家山出土,1972年。

    是的,之前讲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的时候,似乎提到过这东西,它是跟五牛铜枕一起被挖出来的。

    “官方的描述是这样的,”马馆长指着文物介绍板,照本宣科地说,“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和摇摇欲坠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增强了案身的稳定感。 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说罢,他将手机背后的LED灯打亮,当作手电筒照向“小牛”的腹部。

    在此之前,我必须对刚才他念叨的那段官话进行深刻批判,然后用“人话”重新跟你们描述一下这件文物究竟是什么视觉效果。

    首先,有一头牛,很肥很肥的一头牛。

    肥到什么程度?肥到你一看它宽阔的背部,就有一种想让这头牛像马和骆驼一样,在背上驼人、放东西的那种冲动。

    好吧,古代滇国的艺术家们决定满足一下你,他们干脆将这头牛的整个背部,都打磨得像桌面一样平整。

    要不然怎么将这件文物叫做“案”呢。

    案,你们家也有啊,“切菜板”的学名就叫做“案板”,也就是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那个“俎”。

    是的,大家认为这东西就是古代人放在家里切菜用的。

    我去,青铜案板,用了几次之后菜刀刃都得打卷。

    而且青铜含铅啊,尼玛拿这东西切菜?

    真是亏古代云南人还能活得那么健康。

    这是主体,此外还有两个部件。

    第一个呢,就是这头水牛光溜溜的屁股上,有一只华南虎。

    华南虎当然没有东北虎那么庞大了,您看它这造型啊,差不多像人类那样直立了,俩前爪跟我们的双手一样,向前趴扶在牛的大屁股上。

    俩后腿垂下来,但是它却无法着地。

    够不着,牛太高了。

    所以后爪就只能抓在牛大腿的后侧。

    整个身子用力绷紧,也就只这样的高度了。

    哦?您说我描述那老虎正在“用力”?

    是啊,您看牛尾巴都被老虎咬在了嘴里,一脸的刚毅,就像一边干体力活,一边内心高吭《咱们工人有力量》的那种表情。

    这一牛一虎,一前一后,前面那个四肢着地,后面那个趴在前面那个的屁股上,全神贯注,腿脚绷直,发力于腰眼……

    大家自己琢磨啊,这究竟是在干啥。

    而这个场面的结果就是第二个部件——

    大牛的腹部是空的造型,这个地方塑了一头小牛……

    我个人觉得啊,牛的染色体有15对,而老虎的染色体有18对,这么算起来的话,用一头公牛去啪一只母老虎是可以安全无套不用负责任的,而且从体重上来看,公牛后入母老虎的结果必然就是搞尸了。

    但如果,是公老虎啪母牛的话呢?

    尼玛凭什么就说生出来的一定还是牛哇?

    大家都不作声了,顺着马馆长的LED灯光瞅过去。

    艾玛,这头小牛的身上,竟然出现了点点斑纹。

    大家知道,青铜,特别是古代文物,经过了几千年的侵蚀风化,到现在观察,那都是黑乎乎略带墨绿的很难看的颜色,而现在出现在小牛腹部的一些斑纹呢,虽然量少,但是很打眼,色调比青铜浅多了。

    “吕处长,再用你那个仪器检查一下吧。”